首页香港脉搏健康人生
港股强化版MQ
云无心

云无心

食品工程博士

《吃的真相》作者。“在实验室里研究做饭以养家糊口”,在媒体上介绍“吃的真相”以传播科学。

奶茶可能滋养肠道癌细胞?看媒体是如何误导大众的

2024-01-09 13:14
1A+A-

  某大媒体的微博账号发布了一条最新科学研究的报道,用了“看了能戒奶茶”和“奶茶可能滋养肠道癌细胞”两个话题词。报道里给出了英文文献的截图,指出了研究机构是哈佛公卫学院和华盛顿大学癌症中心。这两个研究机构在世界生命科学研究领域都是“头部”,权威性不必怀疑。


  看到这样的报道,你是不是立刻肃然起敬、深信不疑呢?

  不过我还是有点奇:在论文的标题中,怎么根本没有提到“奶茶”?而奶茶在美国并不是一种非常流行的饮料,这两家顶流的科研机构怎么会有兴趣去针对它跟癌症的关系进行研究呢?

  于是,就去找到了论文全文。

  一看,乐了,下面就来扒一扒这家媒体是如何“玩弄”科学文献的。

  首先,这家媒体报道反复提到“奶茶等含糖饮料”,新闻标题是针对“奶茶”,那么研究文献至少应该是要强调以奶茶为代表的饮料吧?

  而实际上,论文根本就没有提到过“奶茶(milk tea)”。论文研究的是“含糖饮料”,文中在“含糖饮料(SSB)”的定义之后举了几个典型例子,分别是软饮料、果汁、运动饮料和加糖茶。“加糖的茶(sweetened tea)”是全文中唯一能够和中文里的“奶茶”搭上关系的地方,但显然它只是研究所说的“含糖饮料”的一种,甚至不见得是最重要的一种。


  第二,研究并不是考查“奶茶致癌”,而是“各种饮料对结直肠癌的影响”,目的是找出“减少结直肠癌风险”的喝饮料方案。研究的结论是“用代糖饮料、咖啡、牛奶能降低结直肠癌风险”。


  第三,研究的数据汇总于是下面这张图。


  把喝含糖饮料的风险作为“基准”,即1.00,而喝其他饮料的风险跟它相比的相对风险(RR)大于1.00表示增加风险更高,小于1.00则表示风险更低。图中的黑点是平均值,而短线是“置信区间”。后面的P值表示“显著性差异”,一般把P值小于0.05作为“有显著性差异”,即“确实存在差异”;P值大于0.05,则意味着“可能只是数据误差”。

  这些数据显示:

  (1)果汁的风险跟含糖饮料相当;

  (2)水、代糖饮料、茶和咖啡比含糖饮料和果汁的风险要低一些,不过水和茶没有达到统计学显著性,而代糖饮料和咖啡达到了P值小于0.05;

  (3)牛奶(不管低脂还是全脂)降低的风险最多。

  大多数奶茶确实是“含糖饮料”。不过看完上面的内容,你觉得科学新闻能够这么报道么?


  转载自云无心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瞎扯!这个伪“科普”竟然连上三次热搜!
下一篇为什么“双蛋白工程”落地,需要“豆奶+牛奶”?
评论
我来说两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