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知名时事评论员,前驻美记者。
美国时间今天晚上(中国时间明天上午),美国总统大选的共和党候选人、前总统特朗普将与他的新对手、代表民主党参选总统的现任副总统贺锦丽(Kamala Harris)进行两人之间的第一场电视辩论。多个因素令这场辩论引起广泛关注,一是两人的表现将会影响选民的投票意向,有可能对大选的结果产生重要影响。二是如果有一方表现太差,其背后的“金主”(重要的捐款人)可能会不再予以支持,从而令其在“冲刺阶段后继乏力”,增加其败选的可能性。这方面已有先例,众所周知,现任总统拜登6月在与特朗普的电视辩论中惨败,不仅令民主党高层十分不满,还导致向民主党捐出巨款的一众富翁暂停捐款。内外夹击给拜登带来巨大压力,他长时间思考之后不得不退选,转而支持贺锦丽接棒,于是才有了今天特朗普与贺锦丽的电视辩论。
至于第三点,是这场辩论预计很有可观性,甚至带有一点娱乐性,因为特朗普与贺锦丽都是擅长驳嘴的“辩才”,吵架是他们的强项。如果两人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可能会擦出很多火花,给这场辩论带来娱乐性效果,在社交媒体上不知会产生何种影响,客观上让公众对两人有更多了解。
特朗普与贺锦丽的电视辩论,将让公众对两人有更多了解。(AP)
争取气势与管理预期
特朗普在上次与拜登的辩论中抓住机会,几次质问搞得拜登语无伦次,直接把拜登打懵了。但他这次遇到的对手是前检察官,而且比他年轻近20岁,所以他与拜登辩论时的那些优势基本上不存在了。在这一新形势下,特朗普“以不变应万变”,继续强调自己是“辩论专家”,并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位什么都懂的长者,因此打败贺锦丽应算是“小菜一碟”,毫无悬念。这是特朗普阵营打心理战的一招,目的是保持他在共和党选民中的光环,争取在辩论前从气势上压倒贺锦丽。
民主党这边也在为贺锦丽制造光环,透过倾向支持民主党的主流媒体发放相关信息,塑造她“善打口水仗”的“女强人”形象,避免在气势上输给特朗普。《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回顾了贺锦丽21年前竞选旧金山检察官时的那场硬仗,介绍了她当年的“高光时刻”:作为名不见经传的政府律师,她抓住机会在辩论中揭露抨击两位资深政客,赢得那场选战。贺锦丽当时重点攻击两位对手的弱点,同时强调她将靠探讨如何解决问题来推进自己的竞选活动,不会仅仅用攻击对手的广告来拉票。这一“高风亮节”的表态,令现场观众起立鼓掌,为她参与选举政治开了个好头。后来她参加过多次电视辩论,向来言词犀利,即使对党内竞争对手也毫不客气。在2020年总统大选的民主党党内初选期间,贺锦丽在辩论中对拜登的一番抨击,令她“一夜成名”,打出了全国范围的知名度。
贺锦丽21年前经过多场硬仗,最终获选为旧金山检察官。(AP)
民主党阵营虽然要强调贺锦丽的辩才,另一方面也需要让选民觉得她为人和蔼可亲,避免给人过于冷漠的印象,因为特朗普的竞选搭档万斯(J.D.Vance)不久前对贺锦丽的丑化和贬损影响了一些人对她的印象。万斯批评贺锦丽和民主党的一些“少壮派”政府高官及国会议员对国家的未来没有尽责,因为她们都不要孩子(Childless Cat Lady),万斯以此影射她们都缺乏爱国之心,对国家没有尽到义务。虽然这一说法引起负面反响,很多人批评万斯歧视女性,散布过时的陈旧观念——视女性为“生育机器”,但也有一些人因此而不再像之前那样欣赏贺锦丽的强悍作风,所以现在民主党阵营要为贺锦丽打造一个“更加完美的形象”——既能在党派竞争中打硬仗,也关心同事和朋友,是很“平常”的一位女性。考虑到这些较深一层的背景,贺锦丽与特朗普的电视辩论,也将检验双方团队管理公众预期值的成效。
移民问题会引发“攻防”
尽管民众最关心的问题是经济趋势,具体来讲就是通货膨胀的走势,但两位总统候选人对这个问题都没有灵丹妙药,所以即使辩论中主持人提出相关问题,两人能说的也都不多,估计只会继续给选民“画大饼”,即描绘美好的蓝图,作出讨人喜欢的许诺。但选民心里很清楚,竞选期间的很多许诺,日后都难以兑现,因此经济问题应该不会决定辩论的最终效果。
真正可能擦出火花的,估计是打击非法移民这个社会热点议题,因为当年特朗普宣布参选总统之后,就是靠煽动反移民情绪起家的,而贺锦丽又是拜登政府中主要负责打击非法移民的高级官员。特朗普已经多次抨击贺锦丽身为拜登政府打击非法移民的沙皇(最高官员),却什么也没干,4年内让千多万非法移民轻松进入美国,给美国社会制造了各种麻烦,导致一些州和市治安转差、毒品泛滥、社会资源被摊薄等等。贺锦丽对此的响应肯定也会“充满火药味”,两人如果在这个问题上争执不下,可能会出现令人难忘的场面。利用非法移民问题“打身份政治牌”(play identity politics),是特朗普的一贯手段,他善于利用民众关心的某些议题来挑拨离间,分化选民,藉此争取选票。
特朗普到访亚利桑那州与墨西哥的边境,视察他任内修建的“特朗普长城”,期间指贺锦丽的边境政策未能有效保护公民安全。(AP)
辩论中涉及的其他问题可能包括住房问题(房价过高、供应量不足等等)、妇女的合法堕胎权、调整税收、枪枝管控、贸易赤字、加征关税等,两人的用词、语气及肢体动作,都可能对观众产生影响。
精心准备与临场发挥
因为有可能这是两人之间唯一的一场辩论,所以双方都进行了精心准备。虽然民主党的竞选顾问赞扬贺锦丽的口才,称她可以击垮特朗普,并且为此做了充分准备,但这些顾问也承认,特朗普的思路与众不同,令人不太容易预判他在辩论时会说什么。所以,临场发挥仍是关键。
特朗普也知道贺锦丽以往的“战绩”,肯定要尽量避免给对手提供攻击自己的机会,但如果辩论的主持人提的问题比较有利于贺锦丽“发动进攻”,那么特朗普的“反击”就显得非常重要。两位候选人与两位主持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也是这场辩论的看点之一,因为特朗普曾经批评举办这次辩论的美国广播公司(ABC News)是“最刻薄、最恶心、最不诚实的电视台”。计划主持这场电视辩论的男主持人斯蒂芬纳普勒斯(George Stephanopoulos),曾被特朗普公开嘲笑,故意说错他的名字,以示轻蔑之意,并且嘲笑对方身材较矮(网上数据是身高5呎5吋,即1.65米)。但斯蒂芬纳普勒斯其实大有来头,30年前是克林顿总统的高级助理,其办公室很靠近总统的椭圆形办公室。这位民主党政客后来转投电视台做时事评论,成为民主党在新闻界的代言人。有鉴于此,如果辩论期间,特朗普与主持人发生口角或用激烈语言批评主持人,应该都不会令人意外。
今次电视辩论的男主持斯蒂芬纳普勒斯(右),曾被特朗普嘲笑身材矮。(AP)
“棋逢对手”令胜负难料
美国大选投票日距离今天只有不到两个月时间,美国选民已经“进入角色”,开始认真关注选举。由于最新的多份民调结果都显示,特朗普与贺锦丽在几个“摇摆州”获得的支持度几乎并驾齐驱,谁也没有明显优势,因此今天这场“棋逢对手”的电视辩论有可能令两人之间的距离扩大,但究竟谁会获益还很难预料。
这有点像奥运会的乒乓球单打决赛,毫无疑问场上两人都是顶级高手,而且熟悉对方的打法,知道应该避开对方的强项,发挥自己的特长,但一开打,此前的所有准备都可能不够用,因为多种因素会同时起作用,可能会因担心失误导致打法过于保守,也可能求胜心切用力过猛,想借机偷袭但却被对方完美反击,各种情况都可能发生。不久前刚刚看过巴黎奥运现场直播,相信大家都知道场上的运动员需要有多强的控制能力,而且要想取胜就必须坚定信心,保持淡定,不能情绪化。这是体育比赛的魅力所在,在政坛上看到的场面与此有相似之处,难怪人们常用体育比赛的术语来形容政坛的各种“决斗”。然而,在体育比赛中,只要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达到自己的巅峰状态,即使没能取胜,也虽败犹荣,仍会受人尊重,而且还可能名利双收;但在政坛则是另一回事,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而且败者未必有好下场。这可能是两者最大的不同。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