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香港脉搏财金博客
港股强化版MQ
石镜泉

石镜泉

作者为资深投资者。

回归A股

2024-04-29 09:35
0A+A-

  前周五(19日),市场才担心,恒指会跌穿一万六。上周五(26日),市场望奔一万八了,为什么有这个反差?一言括之,回归A股啦!留意,是回归A股,不是港股。

  美国遏制中国崛起,在未用到炸弹前(笔者认为是迟早用),便会用一切银弹来炸中国,贸易制裁、禁这禁那。但中国要拆招,就得组个“战时内阁”,这个“战时内阁”不是要动刀枪,而是要打金融反击战。

  美国的制造业打不过中国的制造业,但美国的金融业,就在本钱上、技巧上拉帮结派上还胜中国。中国能做的,是做好防御工事,其中一条是挖好自己的战壕,让你打不着,或顶得住。

  今年1月29日,笔者有文:《政府又托市?》(图一)。不过这次托,不是乱托,而是要增强国企的绩效,哥仔靓,妹妹靓(绩效好),你外资不买是自己走宝。怎去提升国企绩效?定指标啰,请看表一。这个2023年的国企考核指标,跟之前的考核指标,是更符合现时的西方审股标准。如不明白表一的“一利五率”、“一增一稳四提升”,就再看表二的广东语演绎。做齐了,你老外能不流口水?





  不少投资者是不太明白这个2023年推出的新国企考核指标有什么差异处,因为大多数投资者都被数年来的A股、港股下跌,吓怕了;亦受到不少抹黑中国经济的外媒及恨华中国人言论所惑,对中国的挖沟、筑墙视而不见。 

  在《政府又托市?》一文中,笔者指出:“到今任总理李强,他除跟李克强少了个‘克’字之外,尚有什么差别?

  笔者认为他的主要任务是要做个金融社会的总理。这跟历任总理的任务是有所不同。自1978年起,一直都有国企改革,大家对比一下就知之前的国企改革是执漏,今时则是要提升。”

  数月下来有功效了吗?看A股能守三千(图二)、恒指能守一万六(图三)已知。今时连国际巨鳄也集体看多中国。以下是抄自“金融界”的,不要说笔者乱说。





  “在这波看多中国资本市场的大潮中,高盛和瑞银成了急先锋。

  上周,瑞银全球新兴市场股票首席策略师Sunil Tirumalai上调A股和港股股票评级引发关注。瑞银指出,MSCI中国指数EPS(每股收益)未受房地产趋势的影响。在MSCI中国指数的成分股中,消费和互联网行业比重居高,随着消费出现初步回暖迹象,业绩料有更佳表现。

  瑞银给出了自己的两大逻辑:一是从传统角度看,2月资金的短暂现身可能并未构成强大的基本面催化剂。但这确实有助于为大跌/震荡的市场筑底,扭转了下行风险格局。二是中国企业股息、回购超预期的趋势日益增强。若全球市场更加担心地缘政治以及在更高利率维持更长时间的情景下,股东回报的可见度提高可以大有裨益,将密切关注市场改革的下一阶段。

  与略显含蓄的瑞银相比,高盛的看多热情更加奔放、直接!

  高盛在研报中直截了当的表示,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情绪、风险、偏好和兴趣正在改善,预计即便是不考虑基本面情况,随着A股资本市场制度的完善与规范,股市仍有较多的价值可以释放,估值提升潜力约20%,乐观预计或有高达40%的潜在上涨空间。

  高盛从基本面到政策面,再到资本市场估值以及上市公司业绩,全面看多A股。高盛在研报中写到:

  一是中国第一季度的经济表现已经好于预期。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的PMI数据有了有意义的改进,二是国家队的加入改变了A股风险回报的方程式。在此前,投资者担心进一步的下行风险,当国家队提供支持时,意味着遏制了继续下行的风险。这是海外投资者尤为关注的重点。三是中国企业陆续披露的2023年四季报的业绩整体好于预期。从估值角度来看,A股和港股均处于低位。四是当前全球共同基金对中国股票敞口占总资产管理规模配置并不算高。

  与此同时,高盛分析师也注意到新‘国九条’中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分红、退市等相关规定。高盛认为,A股股息率依然不高,上市公司在分红上仍有很大的空间。在退市方面,剔除质量差的公司,保留好公司才能要提高股东和投资者的回报。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看多A股、港股等资本市场外,房地产市场复苏进展也被看好。

  2021年初,瑞银大中华区房地产研究主管分析师John Lam罕见地对中国恒大给出了卖出评级,一度震惊市场。彼时,John Lam将中国恒大评级从中性下调至卖出,目标价从去年9月份的15.2港元削减至6港元。当年7月份,John Lam将恒大12个月目标价从6港元下调至3.5元,同时维持卖出评级。

  事实证明,John Lam的预警确有先见之明,几个月后恒大正式暴雷。

  而如今,John Lam表示:‘在三年的看跌之后,由于政府的援助,我们第一次对中国房地产行业变得更加乐观。’他预计,国内住房需求和供应将在明年某个时候恢复到历史平均水平,中国大型地产开发商们的股票可能会出现反弹。今年1月其已经将龙湖集团控股等几家房地产公司的评级上调为买入。”

  还要笔者再说吗?

  投资涉风险,每位投资者承受风险程度不一,务必要独立思考。笔者会因应市况而买卖。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上一篇内房股复活?
下一篇家电旧换新
评论
我来说两句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