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香港脉搏财金博客
港股强化版MQ
胡一帆

胡一帆

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亚太区投资总监及首席中国经济学家

现任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亚太区投资总监及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曾为海通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及研究部主管,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法国法盛银行亚洲经济研究部主管,美林证券中国策略副总裁。 先后在香港大学、世界银行、美国华盛顿的国际经济研究所从事资深经济研究及咨询工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观点被财经媒体广泛引用。拥有美国乔治敦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中国浙江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

中国宏观经济复苏在望

2022-03-15 14:46
0A+A-

  北京冬奥委会以中国获得创纪录的9枚金牌圆满收官。在新冠疫情依然肆虐的情况下举办全球赛事确实不易,而中国以其出色的智慧与效率取得了成功。然而就在冬奥委会闭幕不久,全球目光很快转向乌克兰局势。 

  俄乌冲突及随后的制裁令全球风险资产承压,股价大幅波动,各类资产的波动性急剧升高。投资者在揣测全球经济受到何种影响,以及在通胀进一步攀升的情况下各国央行将如何应对。而中国在此形势下可望展现出韧性。 

  首先,目前通胀并不是中国的主要问题。因此,即便石油价格持续上涨或进口农产品价格飙升,也不会导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升至阻碍央行实施宽松政策的程度。

  其次,作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油价持续跳涨可能不利于中国经济--但对增长的影响或可忽略不计。其他市场受到的影响可能大不相同,尤其是对油价变动更为敏感的小型开放型经济体。 

  第三,中国市场的关注点很快会从去年的不利因素(科技行业监管、经济活动放缓等)转向今年的利好因素(政策宽松、经济复苏、估值不贵等)。因此,我们最近在亚洲策略中将中国上调至看好,并预期MSCI中国在2022年将取得高双位数的回报。 

宏观经济复苏在望
 
  中国经济在去年第四季走低后,我们预计今年第一季将触底,并在今年余下时间持续复苏,带动2022年GDP增速超过5﹒0%。我们已看到工业周期见底回升的迹象。最重要的是,货币政策宽松仍在持续,这与全球其他地区的收紧态势形成鲜明对比。

  在多种挑战迭加的环境下,中国政策制定者面临稳经济的压力。其中一项挑战在于,全球央行都在收紧货币政策之际,中国央行将需要加大宽松力度以抵消全球增长放缓的影响。 

  因此我们认为中国还将出台更多宽松举措,包括再下调1至2次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下调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提前安排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以支持部分基建项目等。 

  自2022年二季度起经济复苏的“绿芽”将更加明显。货币和信贷增长从近期开始已做出正面响应:我们预计至今年底整体信贷增长将达到10﹒5%左右(2021年为10﹒3%),且新的宽松措施有望提振信贷增长。进入第二季后,进口与采购经理指数(PMI)应该会回升。我们预计中国经济将在年中时复苏,中国股票的状况也将随之改善。 

投资者应该聚焦于哪些方面?

  在政策支持、防疫限制措施最终可能取消以及积极的财政政策等利好支持下,我们预计今年企业盈利将实现双位数增长,带动股市取得稳健回报。我们认为,盈利增长前景将推升股票估值。MSCI中国指数目前的估值(市盈率及市盈增长率)低于历史平均水平。监管不利因素基本上已经计入股价。 

  我们认为市场焦点很快将从政策利空转向政策利好。未来数月,我们预期投资者的关注焦点将转向政策进一步宽松,包括更多流动性投放、更多财政支持以提振基建投资等。此外,我们认为企业在网络安全和智能制造方面的投入也将增加。另一项政策利好是,中国政府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长期目标而持续提供支持。 

  短期内,我们仍看好周期性板块,包括耐用消费品和服务,这些板块是经济复苏的主要受益者。随着防疫限制的逐步取消,再加上宏观经济强劲回暖,预计2022年中国消费将稳健增长。与此同时,更为温和的PPI通胀趋势意味着原材料价格将企稳,日常消费企业的利润率将上升。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上一篇封控措施会影响增长吗?
下一篇“老朋友”会助推中美关系吗?
评论
我来说两句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