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美国犹他大学经济学博士、硕士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学士学位。他对亚洲地区的经济极有研究,尤其对中国经济的见解更为深入。陶博士曾就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及2004年中国宏观调控等问题作出前瞻性分析和预警。 陶博士过去于多家国际及知名的金融机构出任亚洲区经济研究部及中国研究部主管,工作地点遍及中国、美国及日本,自1994年起获派驻于香港任职。
波澜壮阔的美股暴跌,终于逼出鲍威尔和特朗普先后发话。鲍威尔认为增长风险是“过渡性的”,而特朗普则号称对等关税具有灵活性,抄底资金趁机入场,美股避免了连续五周下挫,而两年期国债收益率更在鲍威尔发言后直挫14点,资金重拾了联储今年减息两次的信心,债市大涨。美元指数升回104。
市场动荡,避险工具黄金价格一举冲破3000点,今年第16次创历史新高,铜价也创历史新高。产油国讨论削减产能,原油期货价反弹。德国修宪尘埃落地,德国国债止跌回稳,欧元转弱。中国经济开局向好,政府推出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不仅美联储,日本和英国央行上周开会也决定按兵不动。特朗普与普京和泽连斯基分别会面,停火尚未实现。
从“耐心”到“过渡”,鲍威尔使出语言干预,再次证明自己是“央妈”的典范。在经济衰退风险日渐升高、物价压力屡压不下的情况下,联储FOMC召开了三月会议。联储在最新的经济预测中,调低了2025年GDP增长预测,调高了通货膨胀预测。美股、美元都已跌到去年十一月总统选举前的水平,市场情绪低落,去风险呼声高涨。应该说,鲍威尔走进记者会的时候,手里攥着一把烂牌。
FOMC的会后声明,删除了“增长与通胀风险相均衡的提法”,鲍威尔在记者会上也承认通胀回落未及预期,经济增速在放缓,特朗普新政导致政策性风险,然后话锋一转,提出应该穿过短期因素的迷雾而不作政策举动。他将目前的通胀压力、增长压力和政策压力,统统归为“过渡性“的。市场闻讯大喜,美股、美债和美元汇率一齐止跌回升。
笔者认同鲍威尔对经济的判断,美国经济下滑大势已成,不过增长软着陆的机会比跌入衰退的机会更大。至于物价上涨是不是“过渡性“的还有待观察,而”不同寻常高“的不确定性来自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以及其他国家的报复措施。对此,联储需要观察和等待,所以暂停利率动作是合适的。
笔者始终认为,本周期美国的主要风险不是来自实体经济,而来自金融风险。实体经济的杠杆并不高,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在回归正常水平和周期。金融市场则热钱横流、估值颇高、衍生产品丛生、连环爆煲的机会在上升。鲍威尔用如此温柔的语境向资金描述经济现状,顾忌的恐怕是金融市场,再次证明Fed Put(联储市场保底)并非子虚乌有。
联储政策上有改变的减少缩表(QT)规模,将每月缩减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从250亿减少到50亿美元。自从2022年6月,联储累计缩表约2万亿美元,剩余流动性基本上被抽光了,所以下个月开始QT规模大幅调低,以此维持发债成本的稳定。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点阵图中FOMC成员预计减息的中位数多了,其实成员中不同意今年减息的人数也多了,所以点阵图中的中位数要慎用。
鲍威尔记者会后,利率期货市场的定价显示,资金预期今年七月联储会减息一码,十月再减一码。鲍威尔当年用“耐心”二字,成功引导了市场预期,如今祭出“过渡”二字,继续带市场节奏。他的“央妈呵护”式口头干预奏效了,只是不知特朗普还可以玩出什么幺蛾子。随着鲍威尔和特朗普相继出口干预股市,这一轮恐慌性抛售应该已经告一段落,市场回归基本面因素。
德国新任总理默兹所领导的基民党联盟,联同社民党和绿党,在新议会宣誓前冲刺完成了宪法修改,为军费扩张和赤字财政打开了大门。此举结束了几十年来德国坚持的均衡预算理念,四千多亿欧元的军费开支和五千亿的基础设施建设呼之欲出。五年近万亿欧元的新增开支,对于五千亿上下GDP的德国无疑是巨大的,欧洲股市为之一振,德国债市则受到冲击。
德国的工业生产已经连续五年萎缩了,威胁着550万份高端制造业就业机会。俄乌冲突带来的能源困境、中国产业升级构成的挑战和美国贸易战的不确定性,令德国经济遭遇两德统一以来最大的挑战。默兹的刺激措施对德国GDP有巨大的帮助,但是对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却并无裨益。德国只不过成为最后一个加入用财赤换增长的G7俱乐部。
特朗普在俄乌冲突以及对欧关税问题上的态度,令欧洲突然发觉习以为常的军事保护伞不见了。欧洲央行行长引用法国诗句,“我们时代的麻烦,是未来不再会是过去”,相信这很反映欧洲精英们今天的心态。军事免费午餐的时代结束了,到底是央求美国回心转意,还是建立独立的自我防卫体系,成为欧洲的哈姆雷特之问。
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后,英法联军打算军事干预,但被美国强势逼回,欧洲当时就有过一次我们要不要有自己的军队和防卫系统的争论。之后英国决定靠近美国,法国决定军事自主,1966年更脱离了北约指挥系统。但是军事自主是价格昂贵的奢侈品,从军事开支到武器研发都需要庞大的投入,何况二十七个国家貌合神离,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窘境不断会上演。
特朗普对欧态度的U型转变,令欧洲羞愤交加,领袖们连续召开紧急会议,试图建立起一个无需美国的北约组织,经济学人杂志更称,“欧洲现在都是戴高乐主义者”。可惜戴高乐主义并不是开几次紧急会议就可以的。欧洲已经几十年没有作任何实质性军事准备了,在一个危机丛生、政坛昆乱的年代,各国究竟有多少真正的投入来达成此目标,的确有点尴尬。
本周重要数据不多,关注点有两个,第一是美国的PCE通胀和PCE消费,预计两个数字较上月均有明显反弹。第二个是东京CPI,估计食品通胀带动物价进一步上涨。
本文纯属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机构的官方立场和预测,亦非投资建议或劝诱。
收回台湾后,美国最好结果就是当中国小三,当然,这个还要看美国态度好不好,如果还继续作死,那中国不介意送它上路。
在本周一场确认听证会上,被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名为下一任空军部长的特洛伊·梅恩克(Troy Meink)再炒所谓“中国威胁论”。 据港媒《南华早报》28日报道,梅恩克在会上妄称,美国军方需要采取“全面方法”开发无人系统,以阻止中国在世界各地“秀肌肉”。他还警告称,五角大楼必须缩短采购时间表,否则解放军将继续缩小与美军的实力差距。
美准空军部长:中国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在本周一场确认听证会上,被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名为下一任空军部长的特洛伊·梅恩克(Troy Meink)再炒所谓“中国威胁论”。 据港媒《南华早报》28日报道,梅恩克在会上妄称,美国军方需要采取“全面方法”开发无人系统,以阻止中国在世界各地“秀肌肉”。他还警告称,五角大楼必须缩短采购时间表,否则解放军将继续缩小与美军的实力差距。
在本周一场确认听证会上,被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名为下一任空军部长的特洛伊·梅恩克(Troy Meink)再炒所谓“中国威胁论”。
据港媒《南华早报》28日报道,梅恩克在会上妄称,美国军方需要采取“全面方法”开发无人系统,以阻止中国在世界各地“秀肌肉”。他还警告称,五角大楼必须缩短采购时间表,否则解放军将继续缩小与美军的实力差距。
《自然》杂志:民调显示,超75%在美科研人员考虑离开美国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缩紧签证制度,大幅缩减研究经费,并施压高校“自我审查”。这一系列新政策,给美国科研领域造成巨大冲击,让许多学者专家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事业。 3月27日,美国《自然》杂志公布民调结果称,在超1600名受访科研人员中,超75%正考虑离开美国。 本月初,《自然》杂志通过网站、社交媒体和电子邮件等渠道,向读者询问特朗普政府带来的变化是否促使他们考虑离开美国。大约有1650人完成了调查,其中超1200人给出了肯定回答。 结果显示,这一趋势在早期职业研究人员中尤为明显。在回复调查的690名研究生中,有548人考虑离职;340名博士生中,有255人表示有离职意向。 许多受访者希望搬到已经有合作者、朋友、家人或熟悉当地语言的国家,比如欧洲和加拿大。一些因为工作而搬到美国的人计划返回原籍国。还有受访者表示,愿意离开美国,去“任何支持科学的地方”。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缩紧签证制度,大幅缩减研究经费,并施压高校“自我审查”。这一系列新政策,给美国科研领域造成巨大冲击,让许多学者专家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事业。
3月27日,美国《自然》杂志公布民调结果称,在超1600名受访科研人员中,超75%正考虑离开美国。
本月初,《自然》杂志通过网站、社交媒体和电子邮件等渠道,向读者询问特朗普政府带来的变化是否促使他们考虑离开美国。大约有1650人完成了调查,其中超1200人给出了肯定回答。
结果显示,这一趋势在早期职业研究人员中尤为明显。在回复调查的690名研究生中,有548人考虑离职;340名博士生中,有255人表示有离职意向。
许多受访者希望搬到已经有合作者、朋友、家人或熟悉当地语言的国家,比如欧洲和加拿大。一些因为工作而搬到美国的人计划返回原籍国。还有受访者表示,愿意离开美国,去“任何支持科学的地方”。
美准空军部长:中国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