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香港脉搏财金博客
港股强化版MQ
陶冬

陶冬

持有美国犹他大学经济学博士、硕士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学士学位。他对亚洲地区的经济极有研究,尤其对中国经济的见解更为深入。陶博士曾就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及2004年中国宏观调控等问题作出前瞻性分析和预警。 陶博士过去于多家国际及知名的金融机构出任亚洲区经济研究部及中国研究部主管,工作地点遍及中国、美国及日本,自1994年起获派驻于香港任职。

联储加息周期结束 日银政策调整开始

2023-11-04 23:08
266A+A-

  三大政策,两个变了,一个不变,这些会对未来的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带来重大影响,但是上周的市场的聚光灯,最后定格在一个数据上。美国十月非农就业人数少过分析员预期,大幅低过上月的超级数字,市场欢呼软着陆,美股录得六个月来最大的单日上涨,全球债市也齐齐走好。在政策层面上,联储维持利率水平不变,主席鲍威尔表明会慎重前行(proceeding carefully),市场解读为加息周期基本结束,美债迅速造好。不过同一日财政部公布的发债计划就显示,白宫没有打算大幅降低财政赤字,发债规模仍然庞大。

  除了美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之外,日本银行也进一步修改了收益率曲线管理政策,市场相信YCC政策接近结束,投机者在日债、日元市场双向出击,日本财政部和央行两条战线同时防卫。英格兰银行例会上宣布维持政策利率不变。联储暗示利率可能见顶之后,美元指数连续大幅下降,恐慌指数回落了近四分之一。原油价格大幅下挫,工业金属大多反弹,黄金微跌。

  联储FOMC11月会议决定维持政策利率在5.25-5.5%区间不变。主席鲍威尔一方面表明未来的加息之路会“慎重前行”,暗示加息周期可能结束,另一方面又强调任何政策选项都仍留在台面供考虑。依然强劲的就业市场和火热的消费热情之下,联储需要继续摆出作战架势。地缘政治局势也给了决策者另一个小心从事的理由。

  加息周期尾声,经济数据焦灼,联储摸着石头过河很正常,保留双向操作的空间也很正常,不过笔者感觉美国货币政策的语境已经从“鹰派暂停”转向“中性暂停”,而且“暂停”可以随时转为“停止”。美国通胀从9.1%回落到3.7%,新增就业回落到150K,扣除噪音部分GDP增长大约在2.7%左右,这些数据尚未回到决策者心目中期待的水平,但是降温还是肉眼可见的。这说明去年三月以来的强力加息已经在产生作用,只是需要更长一段时间效果才能充分显现。这种情况下,维持抑制性政策一段时间来观察是符合逻辑的,符合经济学原理的。

  笔者看来,除非通胀或就业数据出现意外的大幅反弹,美国的这轮加息已经结束,不过减息在近期很难出现,联储需要将利率水平维持在高位,来保持金融紧缩,来推动通胀进一步降温。鲍威尔在记者会上留了一点口风,“金融和信用紧缩已经开始噬咬……但是我们还不清楚这些会持续”。笔者相信,最终将美国利率推进减息轨道的不是经济衰退,而是金融事件。

  预计美国经济明年增长1.2%,CPI通胀2.7%,明年3-6月政策利率开始回调。

  上周美国财政部公布了本季度债券发行计划,预计净发行7760亿美元债券,略低于交易员估计的8520亿规模,十年期和三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应声回落。尽管发行规模小过预期,这仍是历史上第四季度创纪录的发债水平。联邦财政赤字在过去四个季度较前期翻了一倍,达到2.02万亿美元。这个规模小过疫情救济时候,但仍是美国历史上极其罕见的。尽管经济过热,拜登政府在财政政策上依然保持强烈扩张的态势。

  庞大的财政赤字和持续的货币紧缩,正在对企业和金融行业流动性造出挤出效应,这就是前面所说的潜在金融事件的温床。

  自从日本银行在2016年引进收益率曲线管理(YCC)那刻起,分析员们就在猜测何时结束、如何结束。本周日本银行开启了一个方向确定、时机不定的政策转变过程,该行宣布将十年期国债利率1%定为参考利率,不仅进一步调高了市场干预的目标,更重要的是此目标为“参考目标”,不再是誓死捍卫的死目标,万一收益率有超过1%,央行也可以选择不干预。这就背离了盯收益率曲线政策的核心机制,为逐步淡化央行干预,将债市定价权交还给市场打开了机制上的大门。

  日本银行并没有给出取消YCC机制的时间表,上周反而增大了市场干预的力度,市场对此的反应也不强烈,为渐进式改变YCC机制提供了基础。植田四月就任日银总裁后,一直强调政策稳定,在市场不紧张的时候小步骤做政策微调,七个月里十年期利率上涨了超过50点,应该说这种“小刀割肉”战术相当成功,即实现了政策转型,又避免了巨大的市场波动,更没有造成系统性风险。笔者认为快则明年春季,日本就可以完全摆脱YCC政策。美国停止加息,给了日银更大的缓冲空间。

  取消YCC对日本和世界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日本再现通胀预期,对涨工资和消费复苏十分有利。笔者认为“失去的三十年”已经告一段落。未来经济的增长力度,既取决于出口,也取决于投资。打破资产负债表衰退,投资信心必须跟上。当然,日本的资金成本可能会升到1.5-2%。对于国际市场,日本国债市场大崩溃的风险已经大幅下降,灰犀牛事件在远离。不过长久的负利率政策,也催生出大量的套利交易。日本拥有超过140万亿日元的美债,日本投资者拥有超过12%以上的法国、澳大利亚、英国和荷兰国债。

  本周焦点数据:1)中国十月CPI通胀和信贷数据,预计社会总融资高位回落,2)英国第三季度GDP增长,预计轻微负增长。

  本文纯属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机构的官方观点和预测,亦非投资建议或劝诱。

上一篇信用评级变化 央行语境强硬
下一篇美经济强力反弹 欧央行暂停加息
评论
我来说两句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