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美国犹他大学经济学博士、硕士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学士学位。他对亚洲地区的经济极有研究,尤其对中国经济的见解更为深入。陶博士曾就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及2004年中国宏观调控等问题作出前瞻性分析和预警。 陶博士过去于多家国际及知名的金融机构出任亚洲区经济研究部及中国研究部主管,工作地点遍及中国、美国及日本,自1994年起获派驻于香港任职。
刚刚出来的商业信贷高频数据显示,商业银行贷款大幅上升,涨幅更为过去八周最高的,工商贷款、居民房贷和信用卡借款均有明显反弹。工商企业贷款一周增加了102亿美元,居民地产贷款增加50亿,信用卡贷款38亿,这些数据反弹在挑战人们关于经济衰退的预期,也给联储压力实施第二次加息。
最近欧、美、英、日央行,齐齐发表了更加鹰派的言论,给下半年全球经济走势蒙上了一层阴影。其中最为强硬的是欧洲央行,总裁拉加德强调要坚持“持续”的紧缩政策,来遏制工资上涨和经济过热。欧洲央行预测,如果不冷却就业市场,2025年时候欧元区工资会上涨14%,触发工资-物价的螺旋攀升。
能源通胀和供应链通胀在欧元区已经基本消失,但是工资上涨在加速。尽管欧洲没有出现美国就业市场的供不应求,经济也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但是之前的物价上涨触发了此起彼伏的工潮,也带来了工资的上升。就业人数增加加上工资增长加速,使得全民收入增长加速。欧洲经济可能在未来一年只有0.2%-0.3%的温和增长,但是居民部门的超额储蓄接近GDP的7%。
预计欧洲央行会在七月和九月会议上各加息25点,之后根据情况决定接下来的政策动作。西班牙的CPI已经回落到1.6%,低于政策目标的2%,但是德国的CPI却滞留在6.8%,这个加大了欧洲央行推出统一的货币政策的难度。欧洲央行七月开始将每月缩表额度从之前的150亿欧元,上调到250欧元,它的资产负债表从现在的7.7万亿欧元下降到2024年底的6.1万亿,对市场的冲击可能比较大。
美国联储主席鲍威尔也摆出相对强硬的姿态,“尽管政策在限制经济,但是可能限制得不够,或限制得不够长时间”。他把矛头直接指向就业市场。在国会半年度听证会上,鲍威尔直言“今年年底前进一步加息将是适当的”。市场普遍认为六月份没有加息只是一个暂停,期货市场价格隐含着超过八成的概率FOMC会在七月会议上加息25点,之后会不会继续加息,取决于未来的数据。
月度数据大致反映,美国经济在第二季度仍维持着1.5-2%的增长速度。房地产市场出现反弹,服务业依然火爆,耐用消费品订单上涨。美国经济的韧性,超出了许多人的预计。当然,最近的ISM数据偏弱,并持续落在荣枯线之下。服务业强、制造业弱的格局仍旧维持。
美国的关键摇摆因素还是在就业市场,以及相关联的家庭收入增长。尽管旅游休闲、医疗保健和政府部门还会有进一步的增长,但是增长速度已经明显放缓,而其他部门如建筑、金融、IT行业则已经进入萎缩状态。请人-失业比率在下降,失业补贴申请人数升上新的台阶。堪萨斯联储劳工市场状况指数已经回落到2019年水平,预示着非农就业数据下半年会明显降温。
有足够的征兆,美国就业市场可能会在下半年冷却,不过最终结果尚待确认。后疫情时代出现的“超额消费”,应该已经接近尾声,但是此判断目前仍属假设。这使得联储的货币政策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状态,笔者的预测也同样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状态。最可能发生的是,联储在七月和九月各加息25点,然后就此结束本轮加息周期。联储最快今年底或明年初重新审视利率政策,到时候看金融紧缩情况和经济衰退风险。明年减息的力度未必小。
本文纯属个人意见,不代表所在机构的官方观点和预测,也非投资建议或劝诱。
小潘同学终于没有跑了。哈哈,回头一看李超人,只能跪
连个具体的法案都没有说,绝对是谣言
瑞士宝盛银行认为A股暂时没有投资价值。报告中,瑞士宝盛银行主要对A股市场的特性、投资环境以及公司的财务表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他们认为,当前A股市场的主要特性是投机性强,这使得股票价格往往波动较大,难以预测。而这种投机的源头,一方面是大量散户的参与,另一方面是市场监管的不完善。
此外,尽管A股市场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多次牛市和熊市,但整体来说,其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与一些成熟的国际市场相比时。
瑞士宝盛银行认为A股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普遍较差,这也是他们认为A股暂时没有投资价值的一个重要原因。
摩根士丹利8月18日宏观研报:中国金融风暴即将结束 一切稳重向好。
蕃瓜弄原居民原拆原回。
会不会有战争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