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香港脉搏财金博客
港股强化版MQ
陶冬

陶冬

持有美国犹他大学经济学博士、硕士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学士学位。他对亚洲地区的经济极有研究,尤其对中国经济的见解更为深入。陶博士曾就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及2004年中国宏观调控等问题作出前瞻性分析和预警。 陶博士过去于多家国际及知名的金融机构出任亚洲区经济研究部及中国研究部主管,工作地点遍及中国、美国及日本,自1994年起获派驻于香港任职。

债务上限仍属悬念 日本经济已现转机

2023-05-20 20:45
206A+A-

  白宫和国会共和党领袖,在进行一场“谁先眨眼”的比赛,屏息旁观的金融市场快要缺氧而亡了。美国政府债务上限,是市场的绝对关注焦点,白宫官员和共和党代表进行了密集磋商,双方都曾表示审慎乐观,但却无法达成共识,而距离政府耗尽现金的预告红线越来越近了。联储主席鲍威尔喊话,关注区域银行危机带来的金融紧缩,改变利率政策无须等到通胀回到2%目标,市场对六月加息的预期稍有缓和。美国零售数据回升,有交易员对六月再度加息的可能仍不放心。日本的增长数据好过预期,通胀压力高过预期,带动日元汇率升值。中国的四月经济数据略显疲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破7的关口。日本和德国股市纷创新高。

  参加G7峰会后,美国总统拜登火速赶回华盛顿处理债务上限问题。白宫代表和众议院议长麦卡锡的代表进行了几轮谈判,但是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亟待双方顶级人物出马,作最后的冲刺。

  笔者认为,双方在财政部耗尽现金之前可以达成一致,耗尽现金的时间点最早可能是六月第二个星期。目前双方仍会在谈判中摆出不惜违约的姿态,以取得谈判桌上最大的好处。不排除共和党坚持到现金耗竭之后,也就是美国媒体所说的X-date。如果这种情况出现,则对市场会有较大的冲击。

  反映市场对美债违约的十年期CDS价格,去年平均水平在27美元,一个月前为44,现在则达到52美元。看来市场有担心,没有恐慌。事实上自1789年,美国政府从来没有因为无法支付债务本金或利息而违约过。

  其实财政部6月1日耗尽现金的说法,掺有一定水分,而且万一财政部接近耗尽现金,相信耶伦也会收缩支付名单,优先对国债还本付息,确保不违约,不被下调信用评级,而对相对不重要的开支就能缓则缓。美国距离真正违约还有一段日子,无论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不想让债务违约,只是消费这个话题,为明年选举拿到政治得分。

  四月份美国的工业生产数据十分强劲,环比上涨0.4%,而市场预测是0%。笔者相信此数字到五月份就会回落。四月份的通胀和就业数据强过预期,市场上有人讨论六月份联储继续加息情景,个别地方联储官员也表达了这种可能性,不过联储几位核心决策者仍坚持暂停加息,要观察之前紧缩政策的效果。以目前的经济形势,想必FOMC暂停加息的机会较大,但是不要忘记这是“暂停”。联储需要在通货膨胀、经济衰退和金融稳定三者之间作出权衡,直至其中一方出现重大的发展。

  美元汇率最近突然反弹,令不少人措手不及。反弹的短期原因一是市场担心六月份还会加息,一是对债务上限的担忧,资金反而流入美元区避险。美元已经极度超卖,市场需要通过调整来达成整固,这是技术性反弹。

  中国经济在四月份露出增长动能放缓的迹象,其中有四点尤其值得警惕,1)工业生产环比罕见地转为负值。2)固定资产投资环比大幅走低。3)房地产销售环比大幅走低。4)耐用品消费比较低迷。今年中央政府的专项整治行动、地方挤数据水分行动,对数据有影响,而去年疫情管控导致的低基数让同比数字不错,不过经济活动出现整体下滑仍是不争的事实。

  社会消费品零售数字疲弱尤其值得关注。虽然低基数推动消费品零售同比猛涨了18.4%,但是经过基数调整后,笔者测算实际的零售环比增速放缓到大约0.3%。被媒体标签为报复性消费,并没有在消费金额层面上带来突破,这和大宗耐用消费品低迷有很大关系。

  从好的方面看,基建投资同比增长7.9%,比起第一季度的强势回归增速有所放缓,但是总体上说是不弱的。同时,服务业价格出现了回暖。从坏的方面看,工业生产环比下跌0.5%,是受到内外需增长放缓所拖累,同时企业开始去库存。在没有疫情或外部危机的情况下,出现工业生产负增长是罕见的。

  目前经济有两个比较大的反差。第一,公共开支催生出了基建投资,但是和更广泛的内循环互动不够,乘数效应不理想。第二,服务业消费和商品消费之间的落差很大,耐用消费品萎靡应该和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有关。民企、房地产和大宗消费,这次没有跟随政策刺激起舞,这是和当年四万亿刺激时候的最大不同,政策暂时没有激活更大范围的经济活动。

  日本经济在今年第一季度增长了1.6%,摆脱了去年下半年连续两个季度的负增长局面,日本步出了经济衰退。后疫情时期的消费反弹和大量外国游客涌入,是这轮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日本银行坚决贯彻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企业投资的刺激有限,但对日元汇率的影响极大。日元对美元汇率回落到三十年前的水平,日本各地都可以看到大量海外游客,对服务出口帮助很大。

  由于持续多年低迷的通胀环境,日本长期没有明显的工资上涨。但是近月通胀数据呈上升趋势,最新的四月CPI达到4.1%,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最高的水平,使得今年工资有5%左右的上涨,提振了消费信心。通货膨胀上升、经济重回增长,给打算调整货币政策的央行提供了数据支持。

  尽管这是一个弱复苏,却仍然是一个复苏。加上日元汇率中期看涨,国际资金和滞留在海外的本国资金纷纷流回日本,带动日本股市上扬。日本股指TOPIX今年上涨了超过14%,是全球五大股市中表现最好的。这次日股上涨,基本上靠的是外资流入,资金看好顶级企业的科技实力和估值水平。

  日本的经济形势有明显改善,日本银行六月份的政策会议就变得十分重要。笔者认为植田和男起码需要对调整政策给出更清晰的指引,也需要在时间点上有进一步的交代。

  本周焦点是围绕债务上限的谈判以及市场对六月联储政策的预期。美国四月PCE通胀和核心PCE通胀,预计环比各为0.3%,显示出通胀见顶下滑的趋势,但是回落速度比较缓慢。英国四月CPI,预测是从上期的10.1%,一口气下挫到8.2%。欧洲和德国的PMI也值得关注。今年欧洲出现衰退的风险看来低过美国。

  本周记阐述作者对经济、政策与市场的理解、认识,为个人观点,并非投资建议或劝诱。

上一篇美国债务上限谈判有望出现突破
下一篇中国经济似现放慢 债务上限仍无进展
评论
我来说两句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