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美国犹他大学经济学博士、硕士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学士学位。他对亚洲地区的经济极有研究,尤其对中国经济的见解更为深入。陶博士曾就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及2004年中国宏观调控等问题作出前瞻性分析和预警。 陶博士过去于多家国际及知名的金融机构出任亚洲区经济研究部及中国研究部主管,工作地点遍及中国、美国及日本,自1994年起获派驻于香港任职。
大西洋两岸的通胀之火仍在燃烧。继美国之后,欧洲的通货膨胀也出现意外反弹,资金被迫重新审视利率周期,挥之不去的通胀阴影主导了风险资产价格。在美国,“加息周期更长、利率水平更高”的看法已经占据上风,两年期国债利率一度升到4.92%。美股连续大跌三周之后,上周出现了反弹,不过资金在等待联储主席鲍威尔的听证以及二月份非农就业数字。在欧洲,欧洲央行的会议纪要显示货币当局仍将控制物价视作首要目标,而最新通胀数据令资金揪心,德国两年期国债利率升至2.69%。受到欧洲通胀形势的影响,美元汇率走低。中国二月PMI数据创下近年最大升幅,资金憧憬中国需求改善,石油价格上涨。
市场对于联储很快改变目前利率政策的希望已经彻底幻灭了。十年期利率逼近4%关口,成为去年11月以来最高的,Fed Pivot主题下赚到的钱又全部吐了出来。两年期国债利率升到4.86%,两年期对十年期国债之间的利差高达91点,这是43年来最大的,预示着美国经济难逃经济衰退。
美股和美债经历了悲惨的二月份。在过去几个月中,市场在利率走势上的看法和联储所表达的立场有着重大的分歧,但是二月份经济数据显示经济韧性十足,通胀回落缓慢,资金对利率的判断不得不向联储的点阵图靠拢。市场与央行在判断上不一致,其实经常出现。十八个月前市场对通货膨胀的解读,就和联储严重分歧,最终是联储低头向市场靠拢。这次就是市场低头。从利率期货的定价看,市场现在预计终极利率达到5.31%,也就是三月和五月各加息25点,七月份有大约五分之一的概率再加25点。
此轮通胀有明显的多发性源头特征,不仅有能源通胀、供应链通胀,还有食品通胀和工资通胀。能源和供应链在过去三个月大幅下降,促使了CPI迅速下滑,但是食品和工资通胀的阻力十分沉重,工资通胀尤其显眼。当社会对涨价形成预期,工资往往是易升难降的。
本次周期属于非典型周期,经济过热与经济下行并存,使得央行很难拿捏政策的力度和时机,也使得市场很难拿捏央行的想法和政策路径,于是出现了前一段时间的资产价格暴涨和二月份的暴跌。联储政策制定,需要摸着石头过河,需要根据最新数据作调整。市场对政策的研判也需要摸着石头过河,需要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这就决定了今年市场忽冷忽热的特性。数据的飘忽,造成市场对利率政策判断上的飘忽,并带来市场情绪上的飘忽。不确定性,是今年的最大确定性。
笔者看来,未来的政策路径尽管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大致的路径还是可以猜测到的。由于惰性通胀,联储在三月和五月都会加息。为了避免震撼市场,加息幅度应该都是25点。下半年可能再加一次左右,但是之后政策利率更可能在高位持续很久,直至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就业市场开始冷却,涨工资趋势得到遏制。
欧洲的通货膨胀也出现了反复。欧元区二月份CPI上升了8.5%,略低过上期的8.6%,大幅高过分析员预期的8.2%。核心CPI更从5.3%反弹到5.6%。德国、法国和西班牙的二月份通胀都出现了类似的反弹,欧洲的通胀形势变得更加复杂。
实际上,能源价格在迅速下降,供应链通胀也基本消失,但是食品价格有明显的上升。更重要的是,服务业的物价开始攀升,背后是涨工资潮。欧洲经济相比于美国经济,消费动力疲弱,但是物价上涨和生活成本上涨维持了足够长的时间,启动了人们对未来通胀的预期,开始推动工资上涨。
看来欧洲也遭遇了惰性通胀,工资上涨打乱了央行遏制需求的部署,将物价问题复杂化、长期化,进而可能迫使欧洲的政策利率升得更多,在高位维持时间更久。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最近表示,“我们会非常非常警惕地观察工资和工资谈判”,表明货币当局对此很有警觉。欧洲央行在会议纪要中指出,信贷步伐放慢是“政策正常化的自然的和央行乐见的结果”,直言“过度紧缩的担心目前言之过早”。
欧洲央行针对通胀的立场,比起美国联储和英格兰银行更强硬,这让他们在处理通胀反弹时,不需要艰难转身。欧洲央行不同于美联储,它需要顾及欧元区所有国家的利益,尤其是德国和其它北欧国家对物价的担忧。根据最新的通胀数据和央行表态,笔者把欧元区终极利率水平,从3.5%上调到4%,三月和五月预计各加息50点,六月和七月各加息25点。
去年上半年美国开始连续加息的时候,欧洲没有加息,这导致欧元汇率对美元大幅贬值。现在反过来了,未来半年欧洲的加息力度明显大过美国,欧元对美元汇率也会走强,好在现在石油天然气价格大幅下挫。尽管产业经济举步维艰,人民消费意愿低迷,欧元汇率的确给欧洲带来了庞大的旅游收入。
中国新一届政府班子即将登场。笔者认为,中国经济今年有望达到5-6%的经济增长。财政扩张是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一环。同时社会融资、企业中长期贷款也有改善,信用环境进一步放松,中国进入了“宽货币、宽信用”的政策时代。
彭博社报道,由于最近经济活动有明显恢复的迹象,政府在出台刺激措施上也许不会一上来就用尽全力。中国经济正在从疫情的低迷中走出来,这是好的开端,但是报复性反弹未必可以持续。目前经济确有反弹,但未见反转,反转需要经济信心的恢复,需要盈利和收入预期的改善。预期改善现在还没有形成,需要政府在政策上再推一把。
本周四大市场焦点,1)鲍威尔一年两次的国会听证,这对市场评估利率走向十分重要。2)美国二月非农就业,预计新增就业20万份。工资增长在放缓,但仍然太快。3)日本银行例会,估计政策改变要等到新行长4月9日上任后了,不过现行长黑田在作为央行行长的最后一次记者会上,会不会为继任人预热一把就要留心了。4)关注中国的两会,尤其是有没有财政刺激措施。
本周记阐述作者对经济、政策与市场的理解、认识,为个人观点,并非投资建议或劝诱。
不至于,美国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套路:印钱!
鬼谷银行因美芯片法案频临破产,规模远大于雷曼,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以为中国的芯片不能独立制造。
硅谷银行出事也是打碎一堆人的眼镜!它服务的可是全美最具活力、最聪明、最富有的区域和客户。
雷曼危机”重现?美国硅谷银行宣布破产
引爆此轮美股银行板块大震动的硅谷银行停牌,将被从标普500指数中剔除。
当地时间3月9日,硅谷银行(SVB)突然宣布,出售其所有210亿美元的可销售证券,因此遭受了18亿美元的亏损,并寻求通过出售普通股和优先股募资22.5亿美元,从而避免流动性危机。市场对这则消息的解读是,硅谷银行的流动性危机,远比预期的更严重。由此引发了美股银行板块的暴跌,3月9日,硅谷银行大跌超60%,创1998年以来最大跌幅。美国四大银行中,美国银行、富国银行均大跌超6%,摩根大通跌幅达5.4%,花旗集团跌4.1%。此外,费城银行指数暴跌7.7%,创2020年6月份以来最差单日表现。
当地时间3月10日盘前,硅谷银行盘前再度暴跌超60%,随后该股停牌。
硅谷银行是目前全美第16大银行,于1982年成立于美国加州圣何塞
鬼谷银行因美芯片法案频临破产,规模远大于雷曼,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以为中国的芯片不能独立制造。
中国在会谈中的角色标志着北京在中东地区战略成果的分水岭,也是对美国在这个地区发动战争,花费数千亿美元为盟友提安全保障的又一次打击。
历史时刻~~~~国际地缘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外交史上的里程碑!联通中亚-中东-东南亚-非洲,谁会被孤立?~~~~!
伊朗驻华大使馆#伊朗沙特恢复外交关系# 3月10日, 伊朗、沙特、中国三国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三国宣布,伊朗和沙特达成一份协议,包括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在至多两个月内重开双方使馆和代表机构,安排互派大使,并探讨加强双边关系。三国表示愿尽一切努力,加强国际地区和平与安全。 伊朗赞赏并感谢中国领导人和政府承办和支持此次会谈并推动其取得成功。
鬼谷银行因美芯片法案频临破产,规模远大于雷曼,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以为中国的芯片不能独立制造。
雷曼危机”重现?美国硅谷银行宣布破产 引爆此轮美股银行板块大震动的硅谷银行停牌,将被从标普500指数中剔除。 当地时间3月9日,硅谷银行(SVB)突然宣布,出售其所有210亿美元的可销售证券,因此遭受了18亿美元的亏损,并寻求通过出售普通股和优先股募资22.5亿美元,从而避免流动性危机。市场对这则消息的解读是,硅谷银行的流动性危机,远比预期的更严重。由此引发了美股银行板块的暴跌,3月9日,硅谷银行大跌超60%,创1998年以来最大跌幅。美国四大银行中,美国银行、富国银行均大跌超6%,摩根大通跌幅达5.4%,花旗集团跌4.1%。此外,费城银行指数暴跌7.7%,创2020年6月份以来最差单日表现。 当地时间3月10日盘前,硅谷银行盘前再度暴跌超60%,随后该股停牌。 硅谷银行是目前全美第16大银行,于1982年成立于美国加州圣何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