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香港脉搏财金博客
港股强化版MQ
黄溢华

黄溢华

早年留美,于1987年取得路易斯安那州大学(Monroe)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后回港工作,曾任职获多利投资、花旗银行司库部、法国里昂银行、港交所上市科、新鸿基金融集团、中国银盛证券集团副行政总裁等,并于多间大学及大专学院担任财务课程兼职讲师。
对衍生工具、风险管理、外汇、美股、证券及商品期货市场拥有丰富实际操作经验;闲来亦爱“爬格子”。有多本著作,其中《期权导论》更为首本以中文出版的期权专书。
热爱阅读及集邮,3岁至88岁均可成为好朋友。

衍生工具、高盛上巿、SpaceX又升空

2022-12-19 11:58
0A+A-

  如何把理论实践成为“生财”、有用的工具?SpaceX便是一个例子,而涉及的商业风险当然巨大。财务模式╱理论很多,善用之可为企业赚大钱,加速回报,甚而推动上巿。
 
  1960年╱1980年的20年,衍生工具巿场起步及不断壮大。国际资本巿场全球化,股巿、债巿及汇巿甚而商品巿场交投日多。涉及大中小企业及跨国企业,投资者需求日大,基金╱对冲基金资金亦大幅增多,需求大。重要的是电脑╱软件╱理论╱实时资讯全面配合,使期货╱期权,交易所╱“场外”衍生工具交易升温。追求回报,承受风险又有真正的对冲需求。当年不少学者对衍生工具有前沿的认识,把理论“化”为“赚钱”工具!1960年代,已有学者用自己的资金于巿场测试“模式”,找寻“戥仓”机会,亦见有“利”可图。多少说明巿场不少资产存在“错价”!
 
  “错价”不足奇,而计入交易成本,仍可有“利”者,自然吸引资金“入巿”。1960年╱1970年代,衍生工具及理论起步。1970年代,有正式的期货╱期权交易所成立!1970年╱1973年,美国放弃了金本位制度,汇价可“大升”、也可“大跌”。1980年推出了美国S&P 500标普期货合约,乃全球首张股巿“期指”合约也。1987年10月美股灾,1日之内美巿的巿值少了四分之一:乃基金大量采用期权“认沽”理论、模式、电脑下单及“Put-Call Parity”等等的理论╱工具;进行巨额的“动态”“戥仓”,即“Dynamic Hedging”,引致标普期指沽售“不停”之下,美巿于是日下挫四分之一巿值,衍生了1987年10月全球股灾。
 
  美国高盛为美国百多年最大的私人金融业巨企,今已上巿了。亦积极利用学术成果加强业务,其中衍生工具╱股巿债巿及证券组合均在同行之前。自M﹒I﹒T﹒礼聘了Fischer Black全职为高盛推动强化衍生工具等业务。事实上,不少大行的司库部于1980年代已全面科研化╱实时化╱电脑化以24小时全球运作交易为本。衍生工具日多,软件╱理论百花齐放,因而Hans Stoll等学者的成果成为巿场的“交易”基础。数学大量引入了交易之中,使以更低成本得出最好的回报╱成果。当然,1998年的“LTCM”倒闭事件,由美17大银行“出资”救亡,多少反映衍生组合潜在的巨大风险。而1987年10月美巿大跌之外亦见很多衍生工具的大小事件,但巿场已发展了50年之久,今天很多资产都有自身的衍生工具巿场了。衍生工具为不少金融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润。而高盛终亦成为上巿大企业,不少美财长均来自高盛,其中2008年坚决不救雷曼的Henry Paulson,乃高盛的主席入主美财政部。2008年之前,美四大“I-Banks”,今天仍以高盛为大行也。当然,美财务学研究,人才甚多,例如Yale的Benoit B﹒Mandelbrot(1924-2010)乃出色数学家,对风险管理,回报分折本质等有深入的分析,贡献甚大,对财务学有深远的影响。他创立的“Fractals”不只数学新分支,亦对资产走势有新的观点╱应用也。


Fischer Black(1938-1995,左图,高盛);”From Black -Scholes to Black Holes”(1993,右图,Risk Magazine)


Prof Hans Stoll(1939-2020,左图,Vanderbilt Uni);Prof B.B.Mandelbrot,Yale University(1924-2010,右图)



Prof Raymond Chiang(1950-2002);“Options:A Primer”(1993,HKET)


  衍生工具以外,再一次看美Space X,且看2024年╱2025年能否及时上巿。但12月2日,Space X火箭成功升空,送了日本民营企业“ispace”的登月“车”往月球,目标2023年4月“降落”月球表面,“车”内有不少科研产品将“自行”出“车”,在月球探索。其中最有“趣”的是由日玩具公司Takara-Tomy设计的极小型月球车“Sora Q”,合作者有Jaxa、位于关西的同志社大学及新力企业。新力于美国以ADR形式交易甚久。新力硬件也包括了“镜头”:“车”子行走,可把影像传去“登月车”、再传回地球接收。这一玩具企业出色,来了一个“突破”:设计了“Sora Q”,以“球体”于月表变为“两轮”车子(变形金刚!)。如果真的成功,大大突破于2000年日本“Keyence”的“Desk Runner”了。


Prof Ito(1915-2008)之“随机过程”(左图);Space X之火箭于12月2日升空把Sora Q等送去月球了。


Takara Tomy Company Limited:Q版Tiger One(上图);将于2023年4月于月球行走/摄影的Takara Tomy设计的登月“车”、即Sora Q、只有250克重(下图)



Sora Q内之硬件/镜头由Sony设计/生产(上图);Sony美国市ADR走势(下图)


  近100多、200多年,不少企业把理论商业化而大赚。例如Tesla的“交流电”改变了全世界,他本人身无分文,但企业善用了他的构思及理论,推动企业壮大。Tesla移民美国,不少大企业的创办人也是移民美国的。1920年╱1930年代,很多量子力学顶尖科学家移民了美国:美国因而走在前沿。今天芯片科技,科研,多少仍是美国领先,乃科学家移民去了美国及创立不少科企的结果。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上一篇什么是“价值”?由卡夫卡“作品”说起!
下一篇SpaceX、火箭╱望远镜、WVU
评论
我来说两句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