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香港脉搏理财/管理
港股强化版MQ
张少威

张少威

香港知名时事评论员,前驻美记者。

从“气球风波”审视危机处理

2023-02-14 12:19
1A+A-

  2月4日美国空军用响尾蛇导弹击落中国民用飞艇,引发一场“气球风波”,严重冲击刚出现缓和迹象的中美关系,其“余震”引发的“次生灾害”迅速浮现,包括美国政府借机指控六家中国企业协助制造“间谍气球”,将其列入受管制的“黑名单”,予以封杀。随后,美国众议院通过谴责中国“间谍气球”(spy balloon)侵犯美国领空的决议案,两党议员左右开弓,猛烈抨击政府在事件中“决策欠果断”,未能及时维护国家安全。这股声浪对拜登政府构成压力,客观上也令美国社会对中国的印象更加负面。美军随即改进了对北美上空的监控,战斗机也频频出动,三天内先后三次用导弹击落三个类似气球的不明飞行物,摆出一副“宁可打错也不漏过”的姿态。虽然这种不计成本只求“政治正确”的做法已遭到一些有识之士的批评,但估计今后一段时间还会继续下去。
 
展示“公开透明”,意在引导舆论
 
  在击落中国飞艇之后,拜登政府以不同形式对外披露美方对事件的处理过程,以及美中沟通的结果,并向大约40个国家通报相关情况,客观上给人以开放透明的感觉,而实际上是要引导国际舆论,将事件定性为中国“间谍气球”故意侵犯美国主权,令中方陷入被动。
 
  根据美方高官对新闻界的披露,中国的“间谍气球”飘到蒙大拿州空军基地上空后停留在该地,这显示气球是可控的,让美方确信这是一个间谍气球。2月1日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召见中国驻美使馆高级官员朱海泉。下午六点半左右朱海泉抵达美国国务院,布林肯和舍曼向他表示,中国气球侵犯了美国主权,这是不可接受的,而且会严重影响布林肯即将展开的中国之行。美方要求中方将气球移走,同时美方有权采取措施捍卫国家利益(这句话暗示美方会击落气球)。而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也向中国外交部转达了同样的要求。2月3日布林肯宣布推迟中国之行,而中国外交部则在当天表示,“中方对飞艇因不可抗力误入美国表示遗憾”。第二天下午,“间谍气球”被导弹击中坠海。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随后要求与中国国防部长魏凤和通电话,但对方未接听。
 
  美方官员还披露了某些内部决策的细节。例如,对于布林肯的中国之行,政府内部存在不同意见,随着访问日期的临近,布林肯与奥斯汀、总统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米利等人2月2日开会,经商讨之后决定推迟访问,由布林肯自己宣布。 



(istock)


  分析这些细节可以看出,白宫在确信中国气球为军用性质之后,迅速展开外交攻势,抢占道德高地;同时采取军事行动,击毁中国飞艇。事件爆发后,美方高官勤奋地向新闻界“输送弹药”,甚至在星期天晚上都要召开记者会,争取令国际媒体充分散播美国的立场,客观上帮助拜登政府“讲好美国故事”,打击中国的信誉。少数得到授权向媒体披露信息的官员也很有经验,既不泄露国家机密,又让记者有“料”可报,拿捏得很准。这是官员素质的体现,也是美国操控国际舆论的典型案例。
 
中方反应克制,辟谣尚待证据
 
  与美方咄咄逼人的舆论攻势相比,中方多日的表态都显得理性克制,甚至有点过于低调。外交部发言人表示,误入美国领空的中国飞艇属民用性质,美方击落飞艇是反应过度,但没有披露飞艇的具体信息。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昨天(13日)在记者会上再次表示,“中国无人飞艇误入美国领空,完全是一起由不可抗力导致的意外偶发事件,中方已多次向美方说明情况,然而美方滥用武力,过度反应,升级事态,违反国际法精神和国际惯例,现在又炒作渲染,变本加厉,以此为借口非法制裁中方企业和机构,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和机构的合法权益”。他还提到,美方的“气球”非法进入别国领空也司空见惯,“仅去年以来,美方高空气球未经中国相关部门批准,十余次非法飞越中国领空。美方首先要做的应当是改弦更张,反躬自省,而不是污蔑抹黑,煽动对抗”。
 
  中方昨天披露美方屡次放飞高空气球进入中国领空、侵犯中国主权,有助于揭露美方的虚伪和“恶人先告状”,但这尚不足以有效反击美方对中方的污蔑之词。如果想让国际社会相信,被击落的无人飞艇并非美方所说的“间谍气球”,最有效的方法是提供具体证据。
 
妥善处理危机,考验双方智慧
 
  美方显然希望借“气球风波”向中方施压,并透过控制舆论来诋毁中国,壮大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反华阵营,但美方也想避免出现中美意外冲突,希望为双边关系“加装护栏”,因此这场风波不会无休止地持续下去,美方的“大戏”不可能长期上演。从中方立场来看,虽然在经济领域美国打压中国企业的政策已不可逆转,但整体上缓和双边关系的紧张状态还是利大于弊,所以中方会为此而努力。至于如何相向而行,妥善处理这场危机,则要考验双方的智慧。首先应该停止互相指责,否则难以心平气和地耐心沟通,更无法达成双方都可接受的解决方案。然而从近日双方的表态来看,我担心“口水战”还会打一段时间,而且如果出现新的“火头”,中美关系将会进一步下滑,前景不容乐观。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上一篇民用飞机“三足鼎立”仍属愿景
下一篇印度禁BBC纪录片与莫迪的强势
评论
我来说两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