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香港脉搏理财/管理
港股强化版MQ
张少威

张少威

香港知名时事评论员,前驻美记者。

“政治正确”害苦了星巴克

2022-10-11 14:41
1A+A-

   美国连锁咖啡店星巴克在中国香港和内地都开了很多分店,多数位于较繁华地区,包括商业区和中上住宅区。星巴克店内整洁优雅,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一些年轻人更将其视为朋友约会的首选场所。但在其故乡,美国的星巴克却经历过不少社会冲击,今年夏天,公司决定修改一项与店内厕所使用条例相关的规定,引起美国媒体和公众的极大兴趣,这与星巴克一贯坚持“政治正确”有关,也是对四年前“开放厕所”政策的一次逆转。


(iStock)


政治正确“大过天”


   2018年5月,星巴克总裁舒尔茨(Howard Schultz)宣布,星巴克门店的厕所将对所有人开放,不论是否在店内消费都可以使用。这件事的起因是一个月前,有两位黑人青年在店内等人,其中一位找店员要厕所的钥匙,店员因他未在店内消费而拒绝。两人继续坐在店内等朋友,店员请他们出去,两人拒绝,店员于是报警。警员到场后请两人离开,但遭拒绝,于是以“非法进入”的指控将两人带走。有人拍下事件经过并将视频放到社交网站,这迅速变成一起“种族歧视事件”。一些黑人冲入该店,干扰营业并威胁店员,同时有人号召全面抵制星巴克。虽然费城警方坚持认为整个过程合理合法,但面对“种族歧视”的指控,星巴克扛不住了,担心一旦被贴上这样的标签,各种抵制行为会陆续出现,从而令公司蒙受巨大损失。


   长痛不如短痛。星巴克公开向两位当事人道歉,称员工报警的做法是错误的,不代表星巴克的理念和价值观,随后双方达成和解,但未公布和解的金额。为扭转不利的舆论形势,舒尔茨宣布“开放厕所”,星巴克还在5月29日那天下午关闭全美8200多家门店,对十几万雇员进行反种族歧视培训。据餐饮业人士估计,星巴克停业那天的损失高达1400万美元。这一波高调表态,令星巴克避免遭到大规模抵制,同时也显示出种族、宗教、性别等敏感社会议题对企业经营造成重大干扰。那些面对公众的企业尤其要对社会上有争议的问题小心处理,尽量做到政治正确,否则随时可能踩上“政治地雷”。


善行未必有善报


   星巴克四年前的决定也与其公司文化有关,公司创始人舒尔茨本人很注意社会潮流的变化,五十年来该公司一直尽力推广其品牌的良好社会形象,如善待员工(小时工也可以享受公司的集体医疗保险)、公平交易等等。但在使用厕所这件事上,四年前的决定却给公司留下隐患,而这也折射出美国社会难以解决的各种矛盾。


   首先是不应让企业替政府解决厕所短缺的问题。美国很多大城市都严重缺少公共厕所,纽约市名列前茅,但市政府从未将这个关乎民生的问题摆上议事日程。二十年前,市长彭博(布隆伯格)曾经公开讲:“有足够的星巴克让你们使用厕所”。政客的这种态度加剧了政府的不作为,导致星巴克这家私人企业无奈地承担了公共服务机构的责任,结果是增加了企业的经济负担(保持厕所清洁的开支)和无法预测的社会风险。


   其次是整体社会环境的恶化令“开放厕所”弊大于利,无法持续。在星巴克开放厕所之后,厕所被滥用和破坏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据媒体报导,一些人故意毁坏星巴克的厕所设施,导致厕所无法使用;也有一些人在厕所内吸毒,留下毒针或毒品包装袋。这种情况是不能接受的,星巴克员工在新冠疫情下每天要服务众多顾客,已经很不容易,厕所的乱象常常给他们带来额外的工作量和精神压力,这实在不公平,属于善行未得善报。


政府岂可不作为


   星巴克这次对“开放厕所”政策作出180度的转变实属无奈,舒尔茨说,星巴克服务上亿人,有人把星巴克当作公厕,这带来安全问题和精神健康问题。星巴克已经在加固门店的设施,但开放厕所直接影响员工的精神健康,甚至令员工面临威胁。本着对员工负责、对企业负责,公司只能从调整厕所使用条例做起。


   但这次政策调整并未彻底解决问题。星巴克允许门店负责人拒绝让未在店内消费的人使用厕所,却没有一刀切规定所有未消费的人都不可以使用店内厕所。将酌情权下放给门店,只是扩大了解决问题的空间,有助门店经营、减少不必要的负担,但要解决“开放厕所”后出现的吸毒、恶意破坏等严重问题,仍需各地政府推出相关措施,进行有效治理,毕竟这些都是社会问题,属于政府的责任,哪能随便推给企业?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上一篇电视剧《王冠》令英国政客不安
下一篇志大才疏,英相空怀“铁娘子”梦
评论
我来说两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