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1972年加入香港《大公报》,至移民加拿大前已升迁为编辑副主任,且为报社撰写与财经有关社论。于1999年回流香港,并受聘于证券行,创办研究部,和任研究部联席董事高职,对金融经济更具深度专业。于2006年转职NOW电视,任财经台主持及评论员,对香港、内地以至欧美经济金融动态作专题深入分析,和每日接受观众电话的个别股票问咨,以图表技术和基本因素简明扼要提供专业意见,深为观众欢迎;为香港、日本、中国大陆及台湾等地报章、杂志、财经网站撰写财经文章、专论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证监于2024年9月24日联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所公布的三大项货币金融政策措施中,不仅有降准减息挺经济稳楼市,还提出要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以支持股票市场的稳定发展。中证监于4月份就国务院出台的“国九条”制定修订50多项制度规则,在资本市场“强监管、防风险、提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现时作出适度有序的创新放宽,有利金融经济发展。
创设交换便利以资产质押予金融企业再贷投资
值得高度留意是,是中证监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中,所出台的两项货币政策工具,具有创设的新意,用意显然是要让更多更新的政策性工具,支持及活跃货币金融市场的发展,作为推动国民经济进一步稳中有进的成长的其中有力保证。该两项创设为:(一)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此项“互换便利”,做法是,让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通过(1)资产质押,从(2)中央银行获取流动性,可视作为质押式的再贷款。只要证券、基金、保险公司是属于符合条件,便可以把手头持有的证券、基金、保险等资产项目,向中央银行作出质押,从而获得新的一笔资金,用作新的投资,增持股票资产,而股票市场亦得到新的资金来源加大交易和发展的力度。相信中央银行有足够的专业和经验审核所质押的资产。
至于(二)创设“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用意为要引导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支持回购和增持股票。“股票回购”的特点是(I)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在公开的二级市场购回或增持该公司已发行的股份,传统的利好概念为(i)公司及股东回购或增持的股份,该会有一定的禁售期或增持份额的辖免权,市场的流通股份会相应减少,在需求不变而供应缩减的情况下,颇有可能使买卖易于推高股价;公司与股东肯于在市场回购或增持股份,市场的反应普遍是相对正面的,因为此举似乎意味相关人士或机构对公司的现时运作及盈利前景投以信心一票。
支持上市公司及股东股票增持及回购
尤其惹人注目的是中证监支持商业银行提供贷款,支持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回赚和增持股票,最大的好处是相关人士及企业所需资金,可以不用全部斥资或作出部分斥资,资金压力相应减低,更大的好处是有相当程度的杠杆比率及收益。
从所发布的资料,可见中证监所创设的两项新的货币政策工具,不仅可以提升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的力度,更有相对进取性和创新性的支持以股票、基金为主的市场发展,受惠的还有保险公司,是为融资市场的其中一个很主要的组成部分。
此类质押式的再贷款的融资,实际是有一定的经改革的保护基础,中证监于今年二季度就“国九条”而制定修订的50多项制度规则中,最惹人注目的有国务院办公室所转发的证监会等五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工作的意见》,(一)到8月末,已经查办的证券期货违法案件有577件,特别是严肃查处了恒大地产、中核钛白等一些重要案件,与财政部从严查处了恒大地产审查机构普华永道,形成有力震慑。有案有例,故中证监在创设此两项新的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的问题有了十分重要的相关案例、措施,可即时处理相关问题。
严肃查处恒太地产中核钛白重要案件震慑市场
还有,中证监要(二)市场基础制度加快完善。优化发行上市、分红、减持、交易等各个环节的制度规则。上市公司2023年度分红达到了2.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加强程序化交易监管,程序化交易监管规则进一步严格,暂停转融券业务。深入推进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推动行业机构把功能性建设摆在首位。
和(三)是市场功能保持基本发挥。克服很多困难,保持了IPO、再融资的适当节奏。持续提升境外上市的备案管理工作质效。稳步发挥债券、期货市场功能。前8个月,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各类债券8.9万亿元,保持稳步增长。
由是中证监强调:要重点抓好“三个突出”:突出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突出服务实体经济回升向好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突出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坚决打击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在代表人诉讼、先行赔付等方面争取落地更多示范性案例。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暂无读者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