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投资编辑及投资专栏作家,擅长分析及品评中资股,曾担任《香港经济日报》旗下《投资理财周刊》执行编辑。2006年10月出版第一本财经专书《让你富起来》,2009年5月出版另一本财经书《逆市淘金》。罗取得认可财务策划师资格(CFP)。
各位,今日是2024年第一次和大家见面,首先祝各位新年快活,身心康泰,投资得心应手。但回看过去一年的港股表现,尤其是中资股的整体表现,也实在令人太不快了。
如果大家早几日有看财经新闻的总结,应该都知道,港股的恒生指数,前所未有地出现四连跌(即过去4年都下跌),而近3年,每年都以双位数的幅度下跌,4年累计下跌11142点,也不可以谓不伤。
去年这个时候,虽然疫情尚未退却,但踏入2023年的首三个交易日,恒生指数气势如虹地暴升,累积升了1271点,升幅高逾6.4%。一下子,市场充满乐观情绪,以为疫情接近尾声,即将迎来一次强劲的复常。谁不知,这原来是一道虚火,经过这次升浪后,恒生指数就反复回落,全年计,恒生指数下跌了2734点,或13.8%。
过去几年,恒生指数成分股已经加入了大量中资股,因此,我认为,不用再拿国企指数来分析了,单看恒生指数已经足够。
如果细心分析恒生指数合共82只成分股去年的表现,明显地,跌得最多的肯定是去年大家最憧憬的内需股。
去年这个时候,我在本栏写过一篇品评,题为《龙头科技股,是彻头彻尾的内需股》,意思就是2023年要买内需股,就买几只龙头科技股,因为它们的业务其实都是民生所需。
但这几只有内需成分的科技股,包括做外卖和团购的美团(03690)、经营网上购物平台的京东(09618),以及协助中小企做生意的阿里巴巴(09988),它们去年的表现实在令人十分失望,尤其是前两者,分别成为跌幅第四大和第六大的恒指成分股。
传统内需股跌得更厉害
即使撇开以科技包装的内需股,那些最传统的内需概念股,也是疲不能兴,例如李宁(02331),去年竟然成为跌幅最大蓝筹。这还不止,一向予人稳健感觉的内需股,去年也跌到满地打滚,包括蒙牛乳业(02319)、百威亚太(01876)及华润啤酒(00291),以至康师傅(00322)等等,跌幅都介乎三成至四成不等。
但话虽如此,在10大升幅榜之中,其实首两位也可以算是内需股的,分别是从事新能源车的理想汽车(02015),和经营个人电脑以至智能设备业务的联想集团(00992),它们的升幅介乎七成至九成呢!
而另一只科技龙头股小米集团(01810),更绝对是内需概念了,因为它的主要业务是生产和销售手机,以及其他智能家居设备,去年它的股价也回升了四成多。
换句话说,即使是内需股,原来也不是一面倒下跌的。我认为,归根究柢,它们股价的升跌,完全取决于业绩表现。理想成为去年蓝筹升幅榜之冠,正因为它的业绩明显改善,开始转亏为盈,小米的业绩也如是。唯一例外的是联想,该公司2023年上半年的业绩倒退,但随着人工智能电脑(AI PC)的面世,市场憧憬联想的业务将会迎来另一次突破,故股价率先反映。
复苏力度和速度不似预期
我同意,内地经济的复苏速度和力度都不似预期,主要原因仍然是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因为房产是个人最大的内需消费,也带动了很多相关产业,因此,内房的债务危机一日未解除,内地经济也不可能显著改善。
另外,中央政府似乎不愿意作一些大规模、大范围或称之为“大水漫灌”的救市方式,取而代之是“精准”的救市措施,或从需求方面去刺激经济,好处是所花的钱可以真正用在改善经济的层面,但坏处是需要更长时间才可真正改善经济。
但我始终抱着积极的信念,内地经济的韧性确实很强,因为全国幅员广大,很多地区的经济仍然有很大改善空间。经过几十年改革开放之后,内地已经形成一个坚实的中产阶层,只要他们愿意消费,我绝对相信,内地经济不会差得到哪里。
过去的历史已经证明,一些被过分抛售的股票,经过调整之后,就可以重拾升轨,李宁就是最好的例子。由于篇幅关系,个股的分析留待下次再和大家分享。
暂无读者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