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负责人,擅长结合传统经济及互联网、管理业务分别在伦敦、硅谷,香港。涉及房地产、互联网及跨境电商等产业,与多国实业家、创业家、天使投资等拥有广大的人脉。行事低调,口头禅是最好你搵我唔到。
今年初,有一架日本航空的飞机在降落东京羽田机场时,因为擦撞海上保安厅飞机,随后在跑道上起火燃烧。
本是一场不幸的事故,但在各国媒体笔下,这起事件却有了一个更值得讨论的新名字:90秒的奇迹。该日航班机上379人全员逃生成功,日本媒体指出,乘客能够顺利逃生,归功于机组员每年一次的“90秒准则”训练。
这个名字从何而来?
飞机失事要掌握“90秒准则”逃生,原因是90秒后生存机率会大幅下降,像是机舱内产生浓烟,甚至机舱可能爆炸,因此乘客应听从空服员指示,快速逃生。
原来,一场火灾大约在90秒内就能烧透机身。因此,从飞机落水或着陆开始,机组人员必须把握黄金90秒,从各自岗位做出专业判断,才能用最快速度完成疏散。
从飞机着陆,到乘客全部被安全送到安全地带,这群令人尊敬的空中服务员,简直是服务业的满分。
透过乘客拍摄的影片内容,可看出当时的机上其实一片混乱,还没着陆,窗外就已经出现火光和白烟,连广播系统都坏了。然而,空服员却冷静拿出扩音器,不断重复着No baggage, No high heel shoes, Form into two lines jump jump、直到所有乘客都逃出机舱,空服员确认清仓才会离开飞机,飞机停妥后,空服员更做出精准判断——8个逃生门中,仅有3个门的位置是可以安全开启的。他们迅速引导乘客前往这3个门,直到最后一名客人下机,才殿后撤离。
除了机组人员的专业,旅客素质及是否听从指令,也攸关逃生速度。
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做任何事都仰赖准备的功夫,而准备的功夫中也包括了应变计划。
日本航空每年都会有至少一次“90秒疏散”的训练,这架日航班机几乎全满,能够平安疏散成功,归功于所有机组人员和乘客的冷静行动。
“90秒准则”最最关键的是厘清目标,找到“最需要做”的事,不做无谓的事。
简报开场若在前90秒失去听众,很可能一路输到底,绝对没有第二次机会修补第一印象。
真正做到位的是用减法,勇敢丢掉不需要的,但“加法跟减法有时候不是技术问题,涉及到策略与组织架构,最大的问题是,要由谁拍板拿掉功能?”
例如,要做一个App,要放上哪些功能?一条一条地写在便利贴上,接着将这些功能分门别类,再标出哪些功能是“必要”,哪些是“其次”、哪些“可有可无”,并聚焦在开发“为用户创造最大价值”的功能上。
公司有拍板权力的,其实就是顾客。其实组织满扁平化,细微的调整由各组人马自行决定,若要大更动,判断的基准就是,此举能不能让客户留下来,且让他创造更多的交易。
“90秒准则”思维重点,不在“做多少事”,而是“做这件事能带来多少价值。”
虽然传统产业有很多人来做Agile Development(敏捷式开发),但真正投入资源到实际执行仍还有一段路。
这些工作方法,听起来都很简单,但实际操作又是另外一回事。并不是强调快,而是反应改变,而且至少要花一年以上才能看见成效。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