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美国犹他大学经济学博士、硕士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学士学位。他对亚洲地区的经济极有研究,尤其对中国经济的见解更为深入。陶博士曾就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及2004年中国宏观调控等问题作出前瞻性分析和预警。 陶博士过去于多家国际及知名的金融机构出任亚洲区经济研究部及中国研究部主管,工作地点遍及中国、美国及日本,自1994年起获派驻于香港任职。
被视作零风险资产的美国国债,上星期一次又一次地响起了风险警号。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疯狂出击、翻云覆雨,令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在五天里飙升了40余点,这是本世纪初以来没有见到过市场大抛售,美元汇率指数从103直插100楼下,市场以脚投票表达对美国政策的信任危机。美股也十分动荡,不过对特朗普延迟实施对等关税和对联储官员表示“绝对准备好稳定市场“反应更正面。
美债市场近来的极端动荡,在笔者看来已经超出了对政策不确定性的正常反应。更准确地说,特朗普政策触发了债市的风险收缩,连锁反应带来流动性危机。资金逃离美债美元,进入避险资产,瑞郎大放异彩,黄金创出新高。OPEC+计划五月增加原油产量,不过布伦特期货油价大跌后回稳。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的一系列扑朔迷离、朝令夕改的操作,令市场感到不可捉摸,资产价格屡屡出现极端反应。特朗普的操作符合他整个职业生涯的营商手法,谈判前先制造筹码、极端施压、最后在谈判中攫取最大化的利益。这套打法并不出奇,只是这场关税战所涉及赌注之巨大,对任何一个国家,甚至包括美国自身,都是一场豪赌,市场因此表达出强烈的风险厌恶。
仔细观察美国的关税计划,笔者认为隐含着3+1个战略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制造关税壁垒,吸引海外制造业产能回流,以此实现重塑本土/近岸产业链。美国推出的10%永久性基本关税,便是以此为目的的。税率10%是否足以吸引产业回归,未可知,也不排除有后续关税跟进。这种做法肯定不符合成本原则,但是国家安全考量现在凌驾于经济考量。
第二个目标是通过极端施压、极端筹码和极端时限,迫使谈判对手在双边谈判中就范,作出消除贸易不平衡、增加军事保护费等承诺。这些要求在特朗普第一任已经提出,但是对方却采取了阴奉阳违的态度。这次以雷霆之势出击,就是让对方无法反抗。对等关税本身,具有很大的谈判空间,一切取决于谈判对手是否应承美国在关税以及其他领域的要求(哪怕要求很离谱)。
第三个目标,是把关税壁垒从美国国境推移到所有贸易国家的国境,以期对付东方某国。双边谈判中,势必涉及“要么你加他关税,要么我加你关税”,靠威胁利诱围建关税壁垒。过去七年中中国对美贸易占比下降了超过7个百分点,而对东南亚、墨西哥出口大增,其中相当部分是转口贸易,最终流向了美国市场。
从客观角度看,特朗普关税计划有其战略思维,有其战术打法,但是他忽略了几个重要细节。首先,美国经济能否承受巨变。突如其来的关税冲击,势必带来物价上涨,待库存大致消耗后,物价在第三季度开始大幅上升。同时,生活成本遭到蚕食影响消费情绪,宏观不确定性冲击投资决策,美国经济进入衰退的机会大幅上升。这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明年就有中期选举。
其次,美国劳工结构和成本是否适合重建制造业是一个巨大的问号,而现有的电力、运输基础设施肯定无法支持一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全产业链。新建产能、供应链和基础设施需要漫长的时间。最后,对等关税谈判也未必顺利。特朗普政府暂缓实施对等关税不代表加税风险已经消失,更不代表美方条件不再狠辣,美方说服所有国家乖乖就范也很不容易。
市场对这种巨大而不可预测的政策风险,表达出了极度厌恶,连一向被认为零风险的美债也遭到疯狂抛售,Exit America成为交易员新口号。特朗普被迫启用对华尔街友好的财政部长取代商务部长主持关税谈判、掌握政策节奏。笔者认为,过去两周浮现出的系统性风险尚未消失,因为巨大而不可预测的政策不确定性依然存在。2008年金融海啸和2020年熔断危机,都不是一次砸塌金融体系的。
3+1个战略目标中的+1目标,指笔者认为关税战还有下半场,那就是重组美国债务。美国有36万亿美元的债务,每年需要支付超过1万亿美元的利息,今年有3万亿美元债务到期。这些相对于29万亿美元体量的美国经济,越来越显得捉襟见肘,不少投资者对美国债务的可持续性提出质疑。借助这次关税谈判,也许山姆大叔可以顺势逼迫外国政府答应债务重组。
近月浮出水面的海湖庄园协议,本质上就是一份美债重组计划。计划要求各国携手拉低美元汇率,同时将现持有的国债转成100年期零息国债,而且中途不准出售。这明显是霸王条款,相信没有一个国家会在正常情况下接受。但是对等关税恰恰制造出一个极不对称的谈判环境,如果对方愿意接受贸易不平等条约,再多加一点不平等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笔者估计,对等关税的双边谈判会耗时甚多。美国正在刻意制造“囚徒困境”,制造出“先就范有好处”的气氛,以便各个击破。笔者同时相信,关税谈判完成并非特朗普贸易讹诈的尽头,接下来就是在高压下推进债务重组,以期减轻美国债务负担,稳定国债市场。
美国的三月通胀数据中,整体CPI上涨2.4%,核心CPI2.8%,vs前值2.8%和3.1%。这组数据显示加关税暂时还没有传导到消费物价端,但是由于消费者正在缩减可自由支配的消费,机票、租车和酒店价格都出现了较大下跌。由于石油价格的下跌,汽油价格下挫6.3%,也是支撑价格回稳的重要因素。肉奶蛋价格则继续上行。
关税战的不确定性、经济的下行风险和金融市场的动荡,令市场大幅修改了对联储今年减息的预期。目前期货市场认定联储在六月份大概率重启减息,下半年再减2-3码。笔者认为,实体经济走势乃至通胀走势,或许与联储启动减息的时机关系不大。美国处在介乎0-1%增长之间,通胀在温和反弹后如果不计关税战的话应该继续下行。
关税战的规模和对物价的影响才是联储观察的重点,而此要到第三季度方可情况明朗。接下来联储还需要与市场的沟通,管理市场预期。笔者认为正常情况下,联储最可能重新调整政策利率的时机仍在九月份,之后调节的力度则取决于经济与物价。眼下误判风险主要不在实体经济,而在金融市场。万一市场出现群体性恐慌并威胁系统性稳定,则联储随时可以介入,如2020年的熔断危机。
本周聚焦仍在特朗普减税政策、对等关税谈判和市场的反应,债市流动性尤其值得关注。欧洲央行开会,面对极度不稳定的贸易环境和疲弱的内需经济,预计降息25点。数据方面,中国第一季度GDP、美国三月零售和英国CPI要留意。
本文纯属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机构的官方立场和预测,亦非投资建议或劝诱。
经济停滞,物价飞涨。川普中期考试等着成跛脚鸭吧~
加收船费,会导致直达美国的船减少,影响美国班轮运输业的就业。另一个是海外运往美国的出口商品必然价格大涨,最终这些成本将被迫转嫁给美国企业和消费者。还有,美国的本土出口将大受影响,尤其是农业等领域。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1.减少单一运输方式,建立多式联运模式。通过转道美国附近国家港口协同陆运实现收费规避。
2.可以要离岸价。直接走离岸价,让对方承担物流风险。
3.与船公司签长期合同。鉴于这种不稳定性,可以通过锁定未来的运输成本,实现更具竞争力的运价和服务。
4.建立海外仓。在美国附近地区建中转仓,降低政策风险,还能缩短物流时间,提高整体运输效率。
宜将乘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特朗普称1个月内会与中国达成协议。 嘴炮急了,不过咱们不急,先不理他。 等嘴炮来kiss my ass,哈哈
当地时间1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对中美达成协议有信心。美国总统特朗普:“我认为我们会与中国达成协议,我们会和所有人达成协议的。如果我们达不成协议,那我们就定个目标,然后就这么定了,这样也挺好。大概在接下来的三到四周内,事情应该能全部搞定。
鲁比奥放话:俄乌停火要再没进展,我们就放弃
嘴炮上任近100天,外交有什么成果? 加沙房地产开发,胡塞,俄乌停火,51州加拿大,格陵兰岛。。。 唯一伟大外交成果,墨西哥湾改成美国湾
嘴炮胡塞花费不少
嘴炮打不过胡塞,又凑上中国。
加收船费,会导致直达美国的船减少,影响美国班轮运输业的就业。另一个是海外运往美国的出口商品必然价格大涨,最终这些成本将被迫转嫁给美国企业和消费者。还有,美国的本土出口将大受影响,尤其是农业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