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香港脉搏时尚艺术
港股强化版MQ
傅雪峰

傅雪峰

汽车博主,特约汽车评论员。用平静而幽默的笔触解读汽车变革。

理想MEGA和丰田新普拉多,设计理念同出一辙

2024-03-21 13:05
1A+A-

  这次说说汽车造型设计。


  理想MEGA的外观造型有些惊世骇俗,一时引不少争议;新一代丰田普拉多则走了怀旧路线,致敬顽强生存了近40年之久的陆巡70系列。


▲理想MEGA造型设计比较激进


  一个激进,一个复古,是两个相反的设计思路;但从设计理念上说,又是同一个路数,就是把实现汽车的功能性放在首位,即设计界所谓“形式追随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现在的汽车设计界盛行“形式追随潮流”,这两款车不管在市场上成功与否,都算一股清流。


▲新一代普拉多很多设计元素借鉴老车型


MEGA为什么是这个造型?


  当今中高档MPV的造型设计,看上去就是一堆丰田埃尔法的模仿秀,无外乎方盒子车身、繁复夸张的前脸、平直的车顶、明显的尾翼、微微外凸的车尾。



▲丰田埃尔法的造型引来众多跟风者


  这就是设计上的所谓“形式追随潮流”,或者“形式追随先例”,总之,谁成功就效仿谁。


  据说理想也尝试过设计一款“电动版埃尔法”。“方盒子”造型虽然能保证MPV的内部空间,但风阻大会导致电动车高速能耗高,于是理想为自家的纯电MPV定了两条设计准则:


  风阻极致低,空间极致大。


  为追求MPV车型的极致低风阻,MEGA用了三个非常规设计:



▲MEGA用优化的气动造型降低风阻


  一是水滴型车头。MPV的车头通常短而高(短是为给座舱腾空间,高是因为里边有发动机),方头方脑,发动机舱盖和前风档之间有夹角,从侧面看是一条折线。
MEGA是纯电MPV,车头里没有发动机,于是就把车头压低并进一步缩短,和前风挡拉成一条圆滑的弧线。


  二是车顶溜背。MPV为了保证第三排座椅头部空间,车顶线条平直;MEGA的轮廓线从车头向车尾方向上扬,在车身中间达到高点后开始下沉,向车尾方向画出一条弧线(为保证第三排头部空间,弧线下压幅度不大)。


  三是车尾“风刃”。理想所谓“风刃”,其实就是汽车传统的“卡姆车尾”设计,又俗称坎背。


  说到此处,实际上MEGA降风阻的手法并不新鲜,无非是把近一个世纪前的泪滴车身和卡姆车尾组合了一下。


  在1930年代,汽车的动力和速度快速提高,用空气动力学的办法降低汽车风阻一时成为显学。当时汽车造型涌现不少奇思妙想,最著名的一个是“泪滴车身”,另一个是“卡姆车尾”。


  泪滴形被认为是最理想的低风阻汽车造型,当时还真有不少人做出了样车。比如1939年柏林车展上冒出一款Schlörwagen,风阻系数低到惊人的0.186。(现代轿车的风阻系数大多在0.23至0.3之间)



▲泪滴形被认为是最优的汽车气动造型


  泪滴车身风阻低,但拖着一个不切实际的长尾巴,对于汽车这种交通工具来说,丑而且不实用。同在1930年代,德国工程师卡姆等人提出一种折中设计,把泪滴车身的车尾垂直切掉,风阻表现也不错,这就是“卡姆车尾”。


  比较有代表性的卡姆车尾是丰田普锐斯,2003年上市的第二代普锐斯为降油耗,就采用了车顶溜背、车尾一刀切的设计,风阻系数仅为0.26,成为当时风阻最低的量产车之一。


▲从第二代开始,卡姆车尾成为普锐斯标志性设计


  理想MEGA的造型特立独行,把MPV的风阻系数降到了前所未有的0.215。


  对比一下就知道这个数字不简单:


  我们熟悉的第三代丰田埃尔法(上图中的埃尔法即是),风阻系数是0.33;
纯电MPV极氪009和沃尔沃EM90,风阻系数为0.27;


▲极氪009曾树起MPV低风阻标杆


  去年刚改款的特斯拉Model 3的风阻系数是0.219,此前为0.225;


  低风阻有多大用处呢?按理想提供的数据,风阻系数每降0.01,续航能提7公里,照此算来,“埃尔法版MEGA”续航会少80公里,“极氪009版MEGA”续航会少近40公里。


MEGA设计的败笔


  MEGA的造型团队负责人说:“设计应该真正去解决问题”。


  设计确实解决了MEGA作为一款纯电MPV的大问题:风阻。这种设计理念,也就是开头提到的“形式追随功能”。


  “Form follows function”,这句口号也经常挂在特斯拉设计师的嘴边,从Model S到最新的电动皮卡Cybertruck,都宣称是这一设计路数。这句1930年代开始从建筑界叫响的口号,和包豪斯风格一脉相承,强调从理性、实用、简洁的设计中创造美感。


  电动汽车的电耗对于风阻特别敏感,而MPV的风阻原本就大,理想MEGA用“气动造型”去对治,看上去有些怪异,但不失为一种突破。


  缺憾也是有的。


  一是轴距过长影响通过性。


  电动汽车不用考虑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布置,设计自由度大,理想MEGA索性把轴距拉长到惊人的3.3米,以此扩展座舱空间。但“长轴距+低离地间隙”增加了底盘磕碰风险,尤其对于电池布置在车底的电动车,这种设计值得商榷。


  二是车轮过小看上去不协调。


  为了降风阻,MEGA的车轮室(车轮所在空间)和车轮都设计得比较小,整车看上去有些头重脚轻。


▲超长轴距+小车轮让MEGA看上去有点比例失调


  三是一些“炫技”设计元素未必恰当。


  虽然理想一再强调MEGA的设计是功能至上、极简风格,但一些设计元素却引起不少争议。尤其是在原本微微外凸的车尾部分,刻意做出的一圈内收的轮廓线,设计师自认为是得意之笔,却招惹来了不当联想,一时非议四起,百口莫辩。


▲MEGA车尾轮廓线是设计师得意之笔


新一代普拉多“回到原点”


  李想给MEGA造型团队的指示是:“激进、前瞻、前沿、和别人不一样”;丰田章男给新一代丰田普拉多(J250)开发团队的要求则是“回到陆巡系列的原点”。


  新一代丰田普拉多神似40年前的陆巡70。实际上,始于1984年的“70”系列一直没有停产,去年还在日本发布了最新款。


▲丰田新款陆巡70去年在日本发布


  MEGA的设计是“瞻前”,新一代普拉多则是“顾后”,但两个又都属于“实用主义”的功能派。


  J250造型方正,线条平直,看上去一点都不“气动”。为什么丰田不顺应潮流,把它修饰得圆滑一些呢?


  因为这是一款越野车。在复杂环境中通行时,方正的造型和边缘的棱角有助于驾驶者准确把握车身的位置,减少磕碰风险。


  J250的A柱细,车窗下沿低(车窗面积大),机舱盖和仪表台也压得比较低,这些设计都是为了获得更好的视野,便于驾驶者观察车身周边环境。


  J250的前后悬都短,轮拱外凸,车身两侧略微内收,可减少车身刮擦风险;前大灯位置高,在乱草、泥泞、灌木、水流中穿行时照明效果好,还可防路面飞溅物砸伤。


▲新普拉多的造型设计更多考虑了复杂环境中的通行能力


  保险杠分段设计,可分别更换,降低维修成本。


  座舱内的各种功能通过实体按键控制,设计上要求易于识别和操作。



▲新普拉多座舱内保留大量实体按键


  前两代普拉多(J120、J150)的造型没这么“硬”,车身用了不少曲线和曲面,边角也比较圆润,看上去偏“舒适”;新一代“回到原点”,突出从70系列传承而来的功能性。


  适应复杂路况、可靠、不易损伤、好修复,这是新一代普拉多的设计理念,也就是丰田所谓的“功能就是美”。


  汽车设计,首先要充分地释放出汽车的功能——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激进的理想MEGA、特斯拉Cybertruck,或是怀旧的丰田新一代普拉多,都属于一个流派:“形式追随功能”。


回归功能为本


  现在的汽车设计界有两个毛病。


  一是跟风效仿。一夜之间MPV成了各种埃尔法;一夜之间轿车全是溜背;一夜之间全是贯穿式尾灯……


  二是华而不实。无论什么轿车,都要各种气动装饰加身,仿佛要去赛道厮杀;无论什么SUV,都要搞出各种流线,仿佛视野空间并不重要;无论什么MPV都要在前脸贴上一个夸张的格栅,仿佛生怕进气不足。


  理想试图把MEGA设计成纯电MPV该有的样子,全封闭式车头、从车头一直到车尾的流线、卡姆车尾、光滑车身等设计,都是为了获得极低风阻。虽然看上去显得有些怪异,但这种跳出“油车思维”的设计方向值得肯定,电动汽车毕竟不是燃油车,它应该有个不一样的造型来充分释放性能。


  可惜MEGA的设计师还是忍不住炫技了,尤其是车尾,从气动角度设计的轮廓被刻意修饰成另外一种视觉效果。原本微微外凸的车尾,被黑色装饰从视觉上隐藏,另外做出一条内收的轮廓线。


▲MEGA的车尾轮廓被刻意修饰了


  正是车尾这条轮廓线节外生枝,给MEGA带来流言蜚语,炫技成了犯忌。设计师耍耍个性无可厚非,但汽车首先是个功能性的商品,艺术风格倒在其次,如果真的忠实体现气动造型,车尾就不至于引发不当联想,也不会招来无妄之灾了。


  “形式追随功能”,对于汽车设计来说是个好理念,那些成为“世纪之车”的经典车型,大众甲壳虫、MINI之类,都是为了实现“功能”而长成那个模样。


  比如大众甲壳虫,车头低而圆,车顶向后做成大溜背,在1930年代,这也算是个“奇怪”的设计。一切源于希特勒对于“国民车”的指示:能拉两个大人加三个孩子、时速不低于100公里、油耗不超过百公里7升、售价不超过1000马克。


  当时的车都是前置后驱,甲壳虫为降成本,把发动机放在车尾,搞成后置后驱(可省传动轴)。这样车头设计就比较自由,索性搞成气动性好的流线型;同样是为降成本,发动机用风冷,这样车尾就要搞成溜背来保证顺畅进气。


▲大众甲壳虫的设计是典型的“功能为先”


   甲壳虫这个绰号是被美国人叫起来的,当时美国媒体用爬虫来形容这种简陋的德国车,有嘲讽之意。谁料20多年后,这个虫子在美国也风靡一时,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MINI是首款成功的前置前驱车,在设计上把省空间做到极致,车头短、车顶平,看上去憨厚可爱。


▲MINI的设计原则是极致利用空间


  “功能就是美”,为速度而生的跑车不用说了,日式的K-CAR、欧式的两厢小车、美式的皮卡都特别注重功能性,造型上各有各的风格,市场上都很成功。
理想尝过功能派的甜头。欧美很少有全家三代集中到一辆车上出行的需求,SUV第三排座实用性就差,理想补了空档,设计出空间更合理的中式SUV,销量不错。MEGA强调功能性的设计理念也挺好,但设计师过于强调设计感,一时技痒,结果用力过猛而过犹不及了。


  转载自傅雪峰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奔驰丰田押注发动机?燃油车要卷土重来?
下一篇目前“智能驾驶”都不靠谱,技术迷信从何而来?
评论
我来说两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