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香港脉搏时尚艺术
港股强化版MQ
费吉

费吉

中国文史哲学士,收藏家,古董商,英国戴维德基金会(Sir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牛津亜殊慕莲博物馆(Ashmolean Museum of Art and Archaeology)导赏员,足迹遍及外国及香港拍卖场、博物馆。国内宋代窑址考察团顾问,对宋瓷硏究独具心得。曾师从已故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现时为多个国内外私人收藏机构顾问。

是专家还是“砖家”,是否由市场说了算?

2021-05-11 17:46
3A+A-

   上一期的文章我谈到大拍卖行收货时,注重送拍的古董文物的来源和操作性。来源很容易明白,即是收藏历史、出版记录或拍卖记录;操作性就是拍卖行为拍品舞文弄墨、穿凿附会的空间是否够大的意思。换句话说,一件多次出现于拍场、买家耳熟能详的拍品,完全没有操作性;横空出世、疑似珍稀的拍品的操作空间可大了,拍卖行可称它为海内外孤品、陶瓷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失踪了几百年的精品等等。这类拍品一定是天价,至于拍品是真是假,拍卖行是不会太过在意的。


   几年前以158,040,000港元成交的“明宣德五爪龙纹大罐”,最近又成为强国古董文物圈子的话题。有景德镇仿瓷高手言之凿凿地宣称他知道“明宣德五爪龙纹大罐”是谁仿造的,但亦有强国古董商认为“明宣德五爪龙纹大罐”气宇不凡,是真品无疑。另一个行家朋友却说宣德五爪龙是有的,但只曾出现于梅瓶!


“明宣德五爪龙纹大罐”

香港佳士得


   在一个讲究拍品传承的拍卖行业,如此贵重的宣德官窑器收藏记录竟然只是寥寥数语,既没有出版记录,亦没有相片证明“明宣德五爪龙纹大罐”一直被某一个欧洲家族收藏,直至拍卖之前。为了弥补这一个来源证明的缺憾,拍卖行神机妙算,算出明宣德五爪龙纹大罐原来一直用作摆放拐杖!换句话说,这个家族的先人从来没有向子孙提及“明宣德五爪龙纹大罐”从哪里买回来、花了多少钱,后人才会因此将它视为不值钱的缸瓦,拿来摆放拐杖!这样的故事,逻辑上说得通吗?有人说“明宣德五爪龙纹大罐”如果在拍卖前先做一次热释光分析,证实到代,一切质疑便会停止,成交价亦可能多了最少一亿;亦有人说宣德朝离现在太近,热释光分析数据的误差将会太大,不会起到证实到代的实际作用,做了也是白做。我的认知是宣德朝(1426年-1435年)离现在差不多600年,热释光分析应该会相对地准确,只要上次烧造Last firing的时间不是少于50年,就算只有几百年但不到600年,我相信大部分买家都会接受它是宣德朝的东西。问题是如果热释光分析证实上次烧造的时间少于50年,拍卖行的面子往哪里搁、煮熟了的鸭子岂不是飞走?另外一点不能忽略的是,货主接受这个大赌博吗?一是一文钱都赚不到(热释光分析证实是新仿),一是可能卖多一亿!


   我有一个偏见。我一直认为讲鉴定功夫,拍卖行的专家拍马都追不上古董商,因为他们只是躲在冷气房翻书,不去窑址考察,亦没有实战经验,更不会淘腰包拿出真金白银做买卖。在针刺不到肉不会痛的情况下,大部分拍卖行的专家搞鉴定便会流于马虎、靠估,一切只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


清乾隆御题诗紫檀插屏

香港苏富比


   香港苏富比最近拍卖一件“清乾隆御题诗紫檀插屏”,成交价是5,377万港元。1990年10月10日,同一件插屏出现于香港佳士得的拍卖会,插屏的出廓玉璧香港佳士得将它断代为宋代,因此估价只是400,000-600,000港元,落槌价是750,000港元,买家是台湾籍古董商,他认为出廓玉璧是东汉时代的皇家器物。过些年,这件插屏辗转落到台湾永大电机前董事长许作立的手里,成为他的重要收藏,2007年,这一件插屏再一次释出,于香港苏富比拍卖,落槌价飊升至3,050万港元。2015年,这一件插屏又再次于香港苏富比上拍,估价3,000万港元,但最终流拍。今年4月,“清乾隆御题诗紫檀插屏”再次出现于香港苏富比的拍场,出廓玉璧断代为东汉,估价4,500-6,000万港元,成交价是差强人意的5,377万港元!


   这真是一个曲折离奇的拍卖故事!究竟是香港佳士得当年错误断代,给台湾籍古董商捡了大漏,还是他为了抬高售价,故意将新或宋代的出廓玉璧说成是东汉制造?市场上曾传出出廓玉璧是假的传闻,但是它又卖了5,377万港元(连佣)!究竟谁是大傻瓜,是香港佳士得,还是最新的买家!真是愈说愈糊涂!


   真是成王败寇!拍品是真好,假也好;正确断代好,错误断代也好,总之能将拍品卖大钱的就是专家,否则就是“砖家”?

上一篇文物的传承历史有增值作用?南宋建盏为何被如此高估?
下一篇拍卖行业对普通人来说,充满潜规则,事实是否如此?
评论
我来说两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