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香港脉搏健康人生
港股强化版MQ
谭莉英

谭莉英

注册中医

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注册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肿瘤科博士、香港大学中医学硕士、香港大学中医全科学士、电台节目莉英谈《深》节目主持人、专栏作家

大肠癌先兆有哪些?中医解说大肠癌4大致病因素!

2023-11-28 15:58
1A+A-

   Menna一向有痔疮的问题,所以时不时便会排便出血,对她来说也是习以为常,只是近期见情绪不稳,经常劳气,所以心情欠佳,才来求诊。经过详细诊断后,转介化验,得出报告:大肠癌。


   Menna问:“谭博士,从中医角度,怎样看大肠癌?”


   我答:“大肠癌是由于正虚感邪、内伤饮食及情志失调引起的,以湿热、瘀毒蕴结于肠道,传导失司为基本病因,以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腹痛,肛门坠痛,里急后重,甚至腹内结块,体重减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恶性疾病。大肠癌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世介各地,大肠癌的发生率都有上升趋势,好发年龄为30-60岁。大肠包括回肠和广肠(直肠)。回肠上接阑门,下接广肠,广肠下端为魄门(肛门),其经脉络肺,统摄于脾脏。它的生理功能是接受小肠下注的浊物,主津液的进一步吸收,司糟粕传送,并将之排出体外。大肠癌的发生以正气虚损为内因,邪毒入侵为外因,两者相互影响,正气虚损,易招致邪毒入侵,更伤正气,且正气既虚,无力抗邪,致邪气留恋,气、瘀、毒留滞大肠,壅蓄不散,大肠传导失司,日久则积生于内,发为大肠癌。”


   Menna续问:“有什么致病因素?”


   我答:


   “1.外感湿热、久居湿地。外感湿邪,导致水湿困脾,脾失健运,则内外之水湿日久不去,可引发本病。


   2.饮食不节。恣食膏粱厚味、酒酪之品,或过食生冷,或暴饮暴食,均可损伤脾胃,滋生水湿,水湿不去化热而下迫大肠,与肠中之糟粕交阻搏击或日久成毒,损伤肠络而演变为本病。


   3.情志所伤。所愿不遂,肝气郁结,肝木太过克伐脾土,脾失健运,水湿内生,郁而化热,湿热合邪,下迫大肠,诱生本病。


   4.正气亏虚。先天不足或年高体虚之人,脾虚肾亏。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两者与水湿的运化也有密切的关系,两脏虚损,导致水湿内停,日久导致本病的发生。”


   Menna问:“对于此病,身体会不会有什么暗示?”


   我答:“有。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腹痛,肛门坠痛,里急后重,甚至腹内结块是本病的基本临床表现。


   1.排便习惯改变指排便的次数增加或减少、排便时间延长等改变;粪便性状改变是指常有腹泻,粪便呈糊状或黏液便,或有大便秘结,泄泻与便秘交替;常有便血或痢疾样脓血便,大便变扁变细。


   2.腹痛。常呈持续性隐痛,但若有肠阻塞则多呈绞痛,且伴随明显的肠胀气。


   3.肛门坠痛,里急后重常同时存在。多在大便时症状加剧。


   4.腹内结块。以右下腹多见,结块质硬、固定,无压痛或有轻度压痛。”


   Menna问:“其实,这个病有没有得预防?”


   我答:“预防与调摄。避免不良精神因素的刺激;改变不良的饮食结构、饮食习惯,如控制脂肪摄入,增加纤维膳食;积极治疗慢性肠道疾病。痔疾、血便患者需正视及尽快医治,并定期进行肠道检查。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注意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变等,有助于大肠癌的预防和早期发现。”


   Menna问:“有没有食疗汤可推介?”


   我答:“有。


当归赤小豆煲瘦肉(1人分量)


材料:瘦肉200克,当归10克,赤小豆50克,肉桂6克,陈皮3克,海盐适量。


做法:将材料洗净放入锅内(肉桂除外),加水适量,文火煲2小时;再放入肉桂,再煲半小时,海盐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清热解毒,和血止泻。适用于中晚期大肠癌,症见腹痛隐隐,久泻不止,便下粘液脓血,赤白相兼;形体消瘦,面色苍白,声低气怯等。


禁忌:湿热俱盛,属纯实元虚者忌用。”

上一篇中医解说4大类型乳腺癌!因肝郁气滞而起针灸有帮助?
下一篇肺癌4大常见征兆!出现午后或夜间发热小心?
评论
我来说两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