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香港脉搏理财/管理
港股强化版MQ
雷鼎鸣

雷鼎鸣

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系前系主任及荣休教授。

香港为何要学懂与大湾区融合?

2023-05-19 11:31
1A+A-

   朋友因疫情阻碍,3年多没法回港,最近回来,立刻港深到处跑,大赞香港与深圳发展迅速,处处朝气勃勃莺歌燕舞。反观美国,则一片灰暗,经济停顿,被称为浪漫之城的旧金山,唐人街弄个小小的地铁站,搞了几十年才实现到;治安不靖,多间大型连锁店都因顶不住宵小的偷抢破坏而要关门大吉,小商店更无实力支持下去。朋友久未享购物乐趣,带来两个大箱,大买特买。我身在香港,倒没注意香港有何进展,但细想一下,现在地铁多了几条新线,不少地方都有地盘在施工,我家附近便起重机林立,朋友的直观感觉倒非没有根据。至于深圳,朋友在那里配了几副高质眼镜,每副几百元人民币,与美国的几百元美金,价钱不可同日而语,怎能不笑逐颜开?深圳早已从小渔村变身为世界一级大都会,我最近才知,连博物馆也有几十所,港人实应奋起直追?


   上述只是触及现况,我们若要订定人生规划,决定在哪里发展事业,现况虽然重要,但倒不如多注意一些可为未来指路的“领先指数”。我这里说的领先指数,并非股票市场所论及的那一类,而是更有科学性及长远性的。举个例子,30年前我们便已看到香港出生率低企,20年前同样现象在内地出现,当时我们已可断言中港两地都会在未来出现人口老化。至于如何判断包括香港在内的大湾区未来经济走势,有几个指标是很有用的。


(CNS)


三大指标 显示中国经济前路光明


   第一是看今天基础科学的研究水平。应用科技对推动经济有决定性的作用,但发达的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却可为未来的应用科技提供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举个例子,若世上没有牛顿力学,便不会有今天的太空科技。我在本栏曾指出过,根据《自然》杂志所编制的“自然指数”,中国在顶尖科学期刊论文的数量,已弯道超车,第一次超越了美国,这是有标志性的事件,应记入科学史中。


   第二是看教育及年轻人的学习精神。10多年前我到深圳少年宫附近的书城,已注意到那里一到假期,地上及楼梯便坐满了专注看书的小孩,我曾写过,20年后这些小孩都会是社会的栋梁。疫情后再访深圳,一样可见到同等情景,可知内地能不断培养未来的栋梁之材。反观香港,连在书店中找寻有分量的书也是愈来愈困难了。


   第三个指数是看中国人的储蓄率。高储蓄率意味着高投资率或资本积累迅速,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近年大约有70%来自资本积累,现时中国的储蓄率或投资率一直能保持在GDP的40%以上,有此超高投资率,未来经济持续高增长已可预期。


   有了这三大领先指数作指路明灯,我对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充满信心。过去30多年的事实,亦证明了我过去基于其他理由的信心十分正确。但今天的中国,不是要面对百年大变局中地缘政治的干扰吗?


面对美西方干扰 港人宜两手准备


   此种干扰必会陆续有来,对中国的发展亦会有影响。但只要看看过去几年的境况,便知美西方不但讨不了好,中国的贸易总额与顺差都破了历史纪录,去美元化浪潮初步成形,经济增长率亦是中国独领风骚,连IMF都不断调高中国GDP的增长率。面对此等干扰,港人宜两手准备。第一手是进行必要的调整,这有两大方面,一是香港持有过多的美元外汇储备,可将财政储备部分的外汇减低,改用作投资在基建填海等效益大于成本的项目之上,既可减低美元资产带来的不测之险,亦可有更多更有价值的地可卖而增加未来政府收入。二是世界的供应链及市场都在变化,港人宜把眼光从传统的欧美经济体中转到一带一路、中东、南美等地方。第二手是做好自己,继续发展。一些对港或内地的制裁行为,其目的正在于扰乱中港两地的经济,《九阳真经》的口诀“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仍是值得参考的策略。


   在各种调整中,金融界多发展一些以人民币为基础的金融产品,是很有作用的,我过去已有论述。香港融入大湾区,不少事情已在进行中,其中较具深度融合性的是科研与教育。香港各大高等院校,大部分早已在大湾区开设校舍或计划开设。香港是有能力从世界各地吸纳科研人才的地方,来港的科学家很多亦乐意在港及内地游走。我访问过科大在广州南沙东涌镇的校园,他们搞得很好,正为中国的科研作出贡献。将来清水湾校园及广州校园的学生也有机会两地选课,这对香港及内地年轻人熟悉两地情况是很重要的。


   我最近再到南沙访问,其中一个惊喜是见到另一深层次融合的个案。南沙有一学校,全名是“民心港人子弟学校”,课程是香港的,是国际学校,但学费比内地及香港的国际学校的平均便宜很多,可能因为它是非牟利的。2021年11月,校园才打第一支桩,2022年8月,整个美轮美奂、建筑面积达11万平方米的校园便建好,可以上课,当中建筑成本只是7.6亿人民币,远低于香港的成本。我见过此校的一些学生,聪明有礼,有责任感。它的个案,值得关心港人如何打入大湾区的研究者长期观察。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上一篇琉球与中美日博弈
下一篇人民币取代美元的障碍
评论
我来说两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