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储暂停加息 中国力推信贷 何时才是美联储退出紧缩政策的契机,有人推测是通胀回落、经济衰退,又或是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爆发,但不料一星期之内美国已有两家银行接连关闭,银行业震荡是否足以让美联储回头?中国公布了自放宽疫情防控以来的首批经济数据,消费和投资均见显著增长,房地产业低位企稳,外资大行调高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官方定调为良好开局。 | ||
鲍威尔谈论加码 日央行改换班底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听证会上发表惊人言论,不排除要继续大码加息,美国股市延续2月惨淡行情,不过最重要的通胀指标——2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明显回落,尽管仍远高过预期,但稍微平复了投资者的恐慌情绪;日本央行新相上任前按兵不动,孳息曲线控制政策及利率前瞻指引均维持不变,符合市场预期,而不知不觉地日本通胀率亦到达逾40年新高,日央政策转向正在路上。 | ||
数据主导央行利率 反转依靠政策刺激 美联储今年还是要继续加息,之前市场对联储“高抬贵手”的期望已然破碎,Fed Pivot交易终成虚火,美股美债经历痛苦的2月;全国两会召开,正值经济报复性反弹,我们应如何理解中国最新提出的2023年增长目标;欧洲通胀本应回落却又反反复复,原来欧洲人也开始跟随美国人要求涨工资了,那么欧央行的鹰派路线要走多远? | ||
市场修改利率判断 通胀维持高位回落 还没等到美联储结束加息进程,押注联储转向的Fed Pivot交易已然触礁,期货市场预期截至今年底联邦基金利率高达5.28%;后疫情时期我们谈得最多的只有通胀,经济学界开始传达一种观念:这次通胀并非暂时性的;万众期待的候任日本央行总裁植田和男亮相,面对日本债市的尴尬处境,他的言论会给市场带来哪些启示? | ||
市场重估利率周期 信心更需政策支持 最新公布的美国一月份消费物价指数,按年升6.4%,高于市场预期的6.2%。数据会否影响联储局今年的加息进程?减息的机会今年会来临吗?中国的货币信用环境,在今年初得到继续的改善。随着经济活动的复苏,今年银行信贷投放以及实体经济资金需求会否回暖? | ||
美联储谈论更多加息 日央行迎接新任行长 极度火热的就业数据,让本来已准备暂停加息的美联储,又再打起加息的心思,实际上美国的货币政策未来会怎麽走,没有路径依赖的美联储心里也没谱;日本政府让一位和现届班子关系不大的经济学教授植田和男当上日本央行的总裁,被赋予了挽救日债泡沫危机的使命,到底他会怎么做? | ||
美联储放慢步伐 欧央行继续加息 央行周结束,美英欧三地一如预期加息,值得留意的是,作为加息火车头的美联储,在本国通胀率有所回落后仅加息25个基点,而英央行和欧央行均加息50个基点,反映欧洲通胀压力依然未除。市场预期美国将于今年内重新降息,但最新的就业数据却让美联储有了加息的底气,投资者押注政策转向是否操之过急?中国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今年经济政策的重点之一,提出让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的目标,当局会如何在政策上发力,把超额储蓄转化成经济动能? | ||
联储减码在即 欧洲增长回暖 数据上看,美国在2022年并未步入衰退,第四季GDP增长为2.9%高于预期,不过数据意外增长的背后藏有玄机;欧元区2023开局首月制造业保持收缩,通胀问题短期难解决,且俄乌冲突未见结束迹象,可是市场对欧洲经济的看法却变得乐观起来;日本央行预计今年将结束收益率曲线控制,着手解决日本国债市场流动性枯竭的难题,外界认为日本央行的部署可能成为今年资本市场上的一只黑天鹅。 | ||
美通胀继续放缓 华社融依旧低迷 美国通胀有开始回落的苗头,由高峰期的9.1%,回落到最新的6.5%,录得两年半以来首次下跌。联储局今年会继续维持加息的力度,以免美国的经济陷入衰退吗?中国去年12月信贷成长速度低于预期,不过许多城市第一波感染高峰已过,生产生活明显恢复正常,相关的金融需求也会跟随回升吗? | ||
就业依然炽热 地产已现低迷 展望2023年,由于全球经济进一步降温,决策者继续面对遏制高通胀的挑战,全球2023年的经济会停滞不前、甚至陷入衰退吗?美国联储局上月再加息半厘,是连续四次加息四分之三厘后首度降低加幅。美国职位稳步增长,但工资增幅明显放缓,联储局今年会放慢激进的加息步伐吗? |
【免责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