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香港脉搏财金博客
港股强化版MQ
罗国森

罗国森

资深投资编辑及投资专栏作家,擅长分析及品评中资股,曾担任《香港经济日报》旗下《投资理财周刊》执行编辑。2006年10月出版第一本财经专书《让你富起来》,2009年5月出版另一本财经书《逆市淘金》。罗取得认可财务策划师资格(CFP)。

中国版QE威力惊人

2024-09-27 10:10
0A+A-

  9月24日(本周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以及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几位主要负责人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公布一系列支持资本市场的重要举措,包括创设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市、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等等。


  我形容,这是中国版或具中国特色的QE(Quantitative Easing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也是市场期待已久的“放水”行动。


  事实上,今次的效果十分明显,当日港股大升753点,刚好重上19000点水平。更重要是,当日的成交高达2424亿港元。而且,经过一天的整固后,昨日(26日)又再发力,恒生指数再大升近800点,跟20000点的重大心理关口,只有一步之遥。更重要的是,连日来的交投十分活跃,昨日的成交额更逾3000亿港元,是历来第五大,证明有关政策确实刺激资金入市。

  内地A股同样受刺激,无论指数和交投都显著上升,上证指数再度升破3000点水平。

  过去一年,内地其实都推出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对资本市场最具份量的,必定要数今年4月的“新国九条”(《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共有9个部分,所以市场称之为“国九条”,又由于这是内地资本市场第三次发布“国九条”,因此,市场称之为“新国九条”)。


  过去两次发表“国九条”时(2004年和2014年),都能刺激内地股市进入大牛市。因此,当时大家都憧憬,中港股市可以藉此摆脱多年来的弱势。
 
新国九条刺激无以为继
 
  结果,以港股为例,恒生指数由当时的低位16000点左右大幅上升,一个月后高见19700点左右,短时间内升了两成二。只可惜,这一次升市很快就告终,港股反复向下,到今年8月初时,港股再跌至16400点左右,几乎报销了4月份的升幅。

  内地A股市场的走势更弱,4月份升市的幅度不及港股之余,回落的幅度较港股更大,实在不忍卒睹。

  因此,今次中央再度出招,市场人士仍然是半信半疑,而且有很大戒心,担心这又是另一次的“虎头蛇尾”。不过,我想指出的是,正如我在上文所指,有别于过去的措施,今次中央是真真正正的“放水”。

  不是吗?上海翌日便公布,推出总值5亿元的消费券,涵盖餐饮、住宿、电影和体育等4个领域,民众可以“先到先得”的方式领取。看来,快将到来的十一国庆黄金周,应该不会太冷吧!


  这还不止,政治局昨日召开会议,还在财政政策的层面,指示各地相关机构推出各项刺激措施,相信更多财政措施会于短期内推出。我认为,中港股市今次的升幅,应该不是“虚火”了!
 
美国减息,中央安心出招

 
  但为什么中央等到9月24日才出招呢?原因很简单,其实,有关领导人在新闻发布会上也透露了端倪。那就是,美国联储局在9月18日正式启动了减息周期,而且,减息幅度达0.5厘。

  美国减息之后,美元汇价转弱,令到人民币回升至7算水平。换句话说,即使中央推出任何宽松的货币政策,也不会对人民币构成太大压力。如是的话,只要美国减息周期持续,那么,中央就有更多空间去“救市”了。

  至于何谓具中国特色的QE?那就是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这更是人民银行第一次采用创新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来支持资本市场。

  第一项工具是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根据介绍,这项工作支持的是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和保险公司,由证监会、金融监管总局按照一定规则来确定,可以使用他们持有的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等资产作为抵押,从中央银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流动性资产。但套取的资金只能用来买股票。

  首期的操作规模是5000亿元(人民币.下同),未来可视情况扩大规模,即是还可以再来5000亿元,甚至第三个5000亿元。

  第二项工具是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该工具是引导商业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利率只是1.75厘,但只限用于回购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首期额度是3000亿元。同样地,如果这项工具用得好,可以再来3000亿元,甚至再3000亿元。
 
科技股获“雨露”滋润
 
  我认为,最具中国特色就是以额度来调节这些政策的力度,再者,这些措施的精准度也颇高,因为主要就是要提振股市,但在刺激股市上升之余,又不会增加货币供应,因为那些钱是用资产抵押而借出来的。

  既然中证监的大方向是鼓励和支持中长期资金入市,因此,可以预期,只要是优质的公司,加上市值偏低,未来股价将会有更大机会上升。

  另外,我在早前的品评中也指出了,自从中央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之后,科技股就迎来了“第二春”,只不过,这个“春天”仍未得到雨露的“滋润”,所以一直只留于空想。但这一回资金来了,我相信,科技股的“第二春”就在眼前了!至于具体的入市策略,下次再续。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上一篇过山车后,重整发财股组合
下一篇多了一个“美的”选择
评论
我来说两句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