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子骢,财务策划七年以上,在资产管理,风险管理,退休策划等都有相当经验,现时亦拥有AFP专业资格,曾在2016香港财务策划师学会的比赛中得到优异成绩,在理财策划及新人培训都有多年经验,现投身某大保险公司工作,希望把更多营销经验及管理经验贡献给业界,尤其是新入行人士,使更多人顺利起跑,越做越好。
相信近日,甚至近年其中一出很高讨论度的旧作改编电影因为上映票房失利更增加大家的讨论,小弟因为事忙都没法进影院观看,但也看到不少YouTuber有不少影评或热议,小弟并非想评论剧情或背后的政治正确争议,但从营销角度而言,小弟事后孔明地说一声,其实中间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得更好。
近十年各大发行商都不停翻炒旧片旧剧本,又或者事隔二十年拍续集,无他,因为他们在开拍成本不断提高但进影院人数不停减少的市场中(大家都在串流平台上看电影了),需要为投资者提供信心,所以他们要找人口最高占比的年龄层中找最可能卖钱的东西来拍,亦即二三十年前会进影院看戏的人会买账的剧目来拍戏。这是经过数据分析后得出的营销策略,而且这策略明显是成功才会不停有不同的后续。
但如果只把剧本重新搬上舞台,观众嫌弃没诚意不入场;又或者过去一些剧目已经过时,吸引不到新观众,但改编不好又可能会使旧观众群起攻之,其实不是一门容易的差事。
其实我们在营销时卖“情怀”是没问题,问题是你必须十分清楚你的客人要求是什么。迪士尼不单是普通的娱乐供应商,他们是为几代人制造“美梦”的公司。为什么一只老鼠可以人人都认识街知巷闻,一个杯子因为印上他们的标签就可以卖贵几倍。以前我都不太理解,带过女儿去一赵迪士尼乐园就明白,因为他们销售的是整个情感体验,女儿去过一次之后一整年都在回忆,你就知道有些东西不是金钱可以随意堆砌,而这个方法一直都很成功。
但在这部电影的案例中,小弟观察到有两个问题:
1. 不做同温层的奴隶
在经营网络社交媒体时,管理层往往容易陷入信息同温层,即只与现有追随者互动,导致企业忽略了潜在客户的需求立场。同温层效应使管理者在数据与意见上产生偏差,错误地以为自己的观点代表市场主流。但因为他们的主要营利来源未必只是那些社交媒体上的“追随者”,当你的产品或服务面向的是大众时,剑走偏锋未必就能引来大的营利或利润。因此,在制定行销策略时,必须打破同温层,深入调研市场、收集不同层次的意见,确保策略既能体现品牌精神,又能回应市场现实。
2. 观众预期管理落差
现今消费者资讯敏感度极高,一旦品牌讯息偏移或传递不当,就很容易被放大解读。迪士尼案例告诉我们,在面对负面舆论时,管理层必须保持资讯透明,主动回应消费者疑虑。及时正确地利用各种渠道与客户互动,不但能化解危机,还能巩固企业形象。而这些在主演中的公关灾难中不但没有被好好处理,时间亦未能冲淡相应祸害,明显是因为产品定位设定有偏差,与大众认知预期不符。在推出新概念品牌的时候,其实我们需要新的型象新的产品,这样就可以避免主要业务或品牌型象全数押注在有关产品之上,现在迪士尼就变得进退两难,如果因为其中一边的声音而把电影下架,又等同推倒过去的努力,但推出之后恶评如潮,又变相燃烧投资者的资金再砸烂自己的招牌。
迪士尼因过度依赖情怀与传统品牌价值而引发行销策略失误,从而票房惨淡的案例,为香港各行各业的销售管理者敲响了警钟。品牌忠诚度虽是企业的一大资产,但同时也需要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持续创新,避免迷失于同温层效应中。唯有以数据为基础,透过精细化管理和多元化策略,真正了解并回应核心客户需求,才能确保品牌在激烈竞争中不被淘汰,实现长远成长。
在网络社交媒体迅速变革的今天,销售管理者更应时刻警惕自身观点,是否受限于狭隘的圈子。将品牌发展建立在真实市场调研基础上,理性应对舆论动荡,才能在有效保持传统品牌优势的同时,持续推动创新,从而迎来稳健而持续的业绩增长。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暂无读者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