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智华,资深传媒全面手。退休前为香港电台节目创作总监。八十年代开始获选最受欢迎节目主持,直至2014年退休为止。随即“转跑道”,专攻慈善活动及变身KOL。目前每天浏览其Fan Page “Luke Sir 曾智华”者,数以十万计。近年著作包括《快乐退休》及《有盈退休》。
上周,友人传来一幅照片,照片中人十之八九笑意盈盈,除了一位廖秀冬。
虽然个个笑,但回想所有人在官场的日子,真是笑不出,个别经历,简直苦过Dee Dee,相信,离开官场后,必定抌心抌肺,问自己:“为何那么蠢走去做官,结果搞到⋯⋯唉⋯⋯”
看到这相片时,不单无限欷歔,也想起什么是“政治热厨房”。
事实,我辈年纪者(70年代大学毕业),多梦想加入政府,尤其做政务官(AO),因光宗耀祖,兼理论上,可以做到政务司司长(CS),即一人之下(港督),十多万人之上,权倾一时,又可制订影响整个香港的政策,简直是天之骄子。
事实,小弟认识的所有政务官,不同年代的皆如是,个个斗心强劲好胜心重,绝无只为薪高粮准或职业安全而加入政府,且不同程度上,总是有点抱负,想为香港“做些事”。
这种想法,处身回归前的政治形势,是可以的。当时,高层官员全部排队升级,较能干的,皆做到处长司长(当年的局长),可以统领一个部门或一个领域,非常有满足感。
可惜,政治改变一切,香港过渡后,中央政府决定引入大量外间精英进入政府顶层,动机可能是良好的,因政府之内,的确欠缺外间各行各业尤其商界的思维。
政府高层若能维持官式廉洁有序有规,再加商界的弹性与效率,双剑合璧管治香港,发挥得好的话,必会产生最大协同效应。
可惜⋯⋯可惜什么?不用活在权力核心,外间屋邨师奶阿叔,尤其全港公务员,个个看到1997年交接后,政府顶层天天在角力。
不论谁是谁非,单讲大家的价值观、既有文化、处事态度、对官僚架构的认识,新旧高官自然不停产生火星撞地球现象,发展下去,变成日日权斗,间中也有人为除眼中钉,尽出阴招。
为何会如此?有人说,因整个内阁,不是董建华拣选的,不是自己班底,没法同声同气,反之他想行右,总有人刻意行左,事事难成。
但不同意见者则指出,90年代初彭定康空降香港时,只带了两位随从,这就可以短期“臣服”所有高官,令公务员团队万众一心,创出香港前所未有的自由与繁荣。所以,归根究柢是董建华能力不足,也不适合做特首。
当然,另有一种讲法,是英国人种下的“余毒”,早深入政府所有层次,搞到无人可以真正管控。
以上两派讲法,肯定是香港世世代代的“历史大辩论”,每个人在不同位置,会有不同看法。尤其这次这张相中人,不少曾经抱着满怀热诚,大幅减薪加入政府(例如梁锦松及马时亨),当然想干出一番辉煌业绩,可惜⋯⋯
梁锦松与马时亨放弃做千万年薪打工皇帝,踌躇满志加入政府,结果⋯⋯
事实,过渡后初期,因言论自由仍百花齐放,故此,攻击各局长,尤其空降的一批,火力甚猛(除了张炳良)。
当然,个别真的完全不够班,搞到上级频频替他背锅,例如绰号“唔得掂”的吴克俭、绰号“肥平”的何志平,其他就是青靓白净的苏锦梁及《大公报》前老总曾德成。以上四位,根本拉他们入官场者,绝对是“爱他变成害他”,因能力根本驾驭不来高要求的局长位。
空降局长之中,公认能力最差的,是吴克俭。
“肥平”何志平、苏锦梁及曾德成,也是被指未够班的局长,绝难令资深政务官信服,诚心跟随指示工作。
当你能力不足,但又要领导“能力高超”的AO公务员时,当然火花四溅。
今期,纸短情长,唯祝大家健康快乐,不适合的工作,勿再涉足好了。
Photo:图片由作者提供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