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香港脉搏理财/管理
港股强化版MQ
曾智华

曾智华

曾智华,资深传媒全面手。退休前为香港电台节目创作总监。八十年代开始获选最受欢迎节目主持,直至2014年退休为止。随即“转跑道”,专攻慈善活动及变身KOL。目前每天浏览其Fan Page “Luke Sir 曾智华”者,数以十万计。近年著作包括《快乐退休》及《有盈退休》。

逼到孩子自杀

2023-11-28 14:02
0A+A-

   近期最多人谈论、最值得入场观赏的电影,一致公认是《年少日记》,实在太撼动人心了。故此,散场灯光一亮,大部分人仍在掩面流泪,久久无法抽离,因为,有太深的你我他惨痛回忆及影子。


《年少日记》探讨学童自杀,触动不少人的心灵及惨痛记忆。


   这么多人写过《年少日记》,剧情大家肯定清楚。此片也触动我的内心,因有几幕,太相似曾经目睹的不幸。


   我辈50年代出生的父母,全皆经历战乱,绝少有机会受教育,加上贫穷,自然将人生目标投射在下一代身上,十之八九希望儿子成为高官、医生、会计师或工程师。



做父亲的,尤其对上一辈,绝少理会儿子的天份及兴趣,只一厢情愿施压,望他能成为医生或工程师。


   要完成这个梦,首先要会考成绩辉煌。于是,严父多不理会儿子的资质、天份、兴趣,一律狂谷学业,要求名列前茅。


   当年的父亲,甚少用循循善诱或正面鼓励,反之,就如《年少日记》片中的郑中基一样——狂打!不及格?打!留班?更打到开花!


   小弟中学时期,见证不少。尤以父母是牧师、教师、医生及律师的,更因期望愈大,落鞭频率愈高。效果?当然相反。不少同学早早视父亲为不讲理的仇人,只一心尽快离家出走,或作出种种反叛行为。当然,间中亦有刻意自毁甚至企图自杀,纯粹报复上代的压迫。


   说来,不知为何,经常有受过高等教育的父亲(就如片中的郑中基),一面对儿子,就会“兽性大发”,稍为不满,即目露凶光。


子女在父母高压下,面对不能有失的考试,很易情绪出问题。


   我认识的深刻例子:


   (一)A高官。对儿子管教极严,兼且,要求考试科科高分,稍一不满,鞭如雨下。十多年前一次,就在天光道(附近甚多名校),我驾车经过,竟见他左手握着儿子成绩表,右手将裤头皮带抽出,就在街上追着儿子狂打,纵使儿子哭成泪人,也不停手。


   这种场面,大家不知可有见过?当时,我已肯定,囝囝必视父亲为世仇,长大后将第一时间远走高飞。


游戏机不是洪水猛兽,但不少严父视之为魔鬼。


   (二)B佬为旧同事,70年代会考状元,理所当然期望儿子也如是。早年开始盛行电子游戏,个个男生无不着迷。B仔没例外,日夜沉迷打机,弄得成绩由甲级变乙丙级。就此,B佬视电子游戏机为魔鬼,誓要歼灭之。方法不是向儿子解释,而是“揽炒”,趁阿仔返学时,将整部游戏机毁灭。


   试想想,一个父亲辣手毁灭儿子心中的最爱,会有什么后果?结果就是,儿子忍到独立后,从此与父亲老死不相往还,一刀两断。


体罚,不单难以达至教育效果,反之会种下两代的仇恨。


   以上两个例子,我活生生见证,故此,一边看《年少日记》,一边有无尽的感慨。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上一篇最多人互问、最多人开盘
下一篇骗棍送“书”(输),信者无救
评论
我来说两句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