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香港脉搏理财/管理
港股强化版MQ

M2劲难改通缩趋势 破题或在“统一大市场”

2023-06-09 14:56
0A+A-

   西方备受通胀粘性困扰,中国的情况却相反--过去12个月,广义货币(M2)余额劲增逾30万亿元,居民消费价格(CPI)却从“2”字头节节跌至零附近,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更连续八个月负增长。官方、民间就是否已步入通缩各执一词,但应对之道都指向家庭和企业资产负债表修复。


服务业消费价格按月转跌


   国家统计局周五(9日)公布,5月CPI按年升0.2%(预期:0.3%),虽较4月的0.1%略远离零值,但若单计新涨价因素,-0.3个百分点较4月的-0.2个百分点恶化,且按月跌幅从4月的0.1%扩至0.2%。更不祥的是,受惠疫后复常、面对面场景消费火爆的服务业,价格按月转跌0.1%,其中交通工具、旅游分别跌0.4%、0.6%。



   再看PPI,5月按年跌4.6%(预期:4.3%),录2016年3月以来最大降幅,折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疲软和厂商竞争性降价;而黑色、有色、煤炭、非金属矿物制品环比跌幅扩大,或进一步印证疫后赶工告一段落。


   工业出厂价格倒跌,跟4月按年缩水逾18%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落后整体固投的制造业投资增速表现一致,陷入更恶性通缩循环的风险正显现。


存贷差高企有记录第二高


   尽管消费品、工业品新涨价因素双双告负,坊间的“通缩论”亦不绝于耳,但按央妈强调的判断通缩的标准--“两个下降、一个伴随”,即价格持续下降、货币供应量呈下降趋势,且通常伴随经济衰退,经济并没有出现通缩。



   不过,相比争论定义,如何应对才是关键。回想上一轮2012年-2016年通缩期间,PPI曾连续54个月告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15年底祭出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但这次的症结显然在需求端,包括企业利润受压而不愿投资,居民负担沉重而不愿消费,归根结底指向资产负债表相当脆弱乃至衰退。


   此即解释了何解货币供应端的M2大幅膨胀,而金融机构截至4月底的存贷差,却录47.3万亿元的有数据记录以来第二高;换言之,天量资金躺在银行未转化为投资和消费。如何撬动?看看商务部、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周一(5日)就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吹风会,“健全城乡统一的土地和劳动力市场”可圈可点。

上一篇俄乌反攻“罗生门” 战况7月中前关键
下一篇大坝遭毁如蝴蝶翅膀 全球粮食危机再酝酿
评论
我来说两句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