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香港脉搏理财/管理
港股强化版MQ

“5%左右”利结构转型 产业政策势成焦点

2023-03-06 14:52
0A+A-

   要“更快”,还是“更好”?周日(5日)揭盅的中国2023年GDP增长目标,意外锚定“5%左右”的预期下限;赤字率微升0.2个百分点至4%;专项债额度3.8万亿,低于去年实际额度4.15万亿--齐指向大规模刺激欠奉。从最高层最新发言频提及“高质量发展”看,2023年最大看点,“产业政策”关注度势超“财政刺激”。


高质量发展时不我待


   中国经济大船的掌舵班底迎来新旧交替之际,去年录近半世纪第二慢的GDP增速(3%),重开后会否迎来膝跳复苏?备受瞩目的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势要市场降低预期值。


总理李克强的谢幕之作,将中国2023年GDP增长目标锚定“5%左右”的预期下限。(AP)


   作为总理李克强的谢幕之作,32页报告的八成篇幅都着墨“过去一年和五年工作回顾”,两成篇幅言及“对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议”;无论“5%左右”目标是否有意为继任者留下“超额实现”的伏笔,必要性实际有二:一是财政可持续须量力而为,二是高质量发展已时不我待。


   具体看,地方债余额去年底突破35万亿(不计隐形债务),较2018年底几乎翻倍,付息更首超1.1万亿人币刷新历史纪录。债山压顶,但财政部预算案显示,主要为卖地收入的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今年料仅增0.4%。换言之,继续以高负债驱动发展,空间愈来愈小,隐患愈来愈大。


代表委员名单显端倪


   适逢最高层周日下午出席人大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所谓高质量发展,即是转向创新驱动,效益优先。要做到转方向和调结构,就要把经济增速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否则资源、资金、市场等各种关系都绷得很紧,就转不过来、调不过来。”


   经济增长要从强调更快(体量、增速),转向更好(质量、效益),今年政策的发力点势是以产业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政府工作报告》对此的阐述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何谓“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尽管报告未明确提及,但看看第三度连任全国人大代表的小米创始人雷军,最新牵头成立一只百亿元级的芯片新投资基金;新当选人大代表的中科院半导体专家李树深提议,建立半导体领域国家实验室体系;以及张素心(华虹半导体董事长)、陈天石(寒武纪董事长)、郭会琴(中芯国际工程师)、何小鹏(小鹏汽车创始人)、姜滨(歌尔股份董事长)等新晋代表委员名单,答案不言自明。

上一篇中国出口续缩水 亮点与暗涌同在
下一篇竞逐芯片战争 中美齐“晒马”
评论
我来说两句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