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香港脉搏财金博客
港股强化版MQ
罗国森

罗国森

资深投资编辑及投资专栏作家,擅长分析及品评中资股,曾担任《香港经济日报》旗下《投资理财周刊》执行编辑。2006年10月出版第一本财经专书《让你富起来》,2009年5月出版另一本财经书《逆市淘金》。罗取得认可财务策划师资格(CFP)。

内房股还有炒的价值吗?

2021-09-17 10:12
0A+A-

  大约两个月前,我在本栏写过一篇题为《房是住的,内房股是炒的,优质内房股是收息的》的品评。当时恒大(03333)的财困情况还没有今日般严重。

  事实上,从股价表现已经可以看出端倪。当时恒大股价仍有7﹒8元左右,但昨日已经跌到2﹒63元,即是短短两个月左右,股价已经下挫近七成,可知情况有多严峻。

  现在回看,“内房股是炒的”这句说话也可能要加个注释,那就是,要承受得起“两个月跌七成”才可以炒呢!

  恒大之所以出现严重的流动性问题,转捩点是去年内地监管部门对房企的“三条红线”要求。

  所谓三条红线,是指扣除预付款项后的资产负债比率不得大于70%(衡量整体举债能力),而净负债比率不得大于100%(衡量整体偿债能力),最后就是短期现金要大于短期负债的100%(衡量短期偿债能力)。

  如果三项“压力测试”都未能过关,就不能再增加负债,如果三项都可以过关,才可以增大负债规模15%。

  这“三条红线”对于一向负债偏高的内房股,可以说是紧箍咒,因为它们不可以再靠“债冚债”维持营运,甚至加速发展。相反,它们有很大压力去降低负债(不减债就不能再举债),而降低负债的唯一方法就是靠自有资金去还债。

  要在短期内增加自有资金,一是加快卖楼,二是靠股本市场集资,三是变卖资产,最后就是有“白武士”肯注资。
 
卖楼速度大幅放缓
 
  我相信,过去一年多,恒大在这几方面都很努力去做。不过,要加快卖楼,最实际当然是减价促销,奈何去年爆发新冠肺炎疫情,令到地产市场的销售速度减慢。

  这个情况在恒大流动性问题曝光之后进一步恶化。根据恒大于本周二(14日)的通告,今年6-8月的物业销售金额由716﹒3亿元(人民币.下同),逐步减至437﹒8亿元和380﹒8亿元,显示已经不能靠加快卖楼去增加自有资金(恒大的楼花,短期内应该没有人敢买吧!)。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内房商降价促销这一招也未必可用,因为部分城市已经发出“限跌令”,以免出现连锁效应,令到房价失控地下跌。

  至于资本市场方面,过去一年多,恒大系已经多次集资。而恒大本身也在去年10月以先旧后新方式,以16﹒5元配售了2﹒6亿股,集资金额42亿港元。但大家也可想见,不到一年,这些认购了恒大股份的投资者,帐面已经损失了八成半。现阶段再配股,会有投资者愿意“冒险”吗?

  至于出售资产和“白武士”方面,根据上述的通告,包括出售恒大汽车(00708)、恒大物业(06666)股权,以及出售在港的恒大中心都没有实质进展。同样地,在这一刻,也没有任何“白武士”肯挺身而出,打救恒大。

  根据最新的情况,恒大除了不能履行为理财产品提供担保外(涉资9﹒34亿元),也未能支付9月20日到期的两笔银行贷款利息,可见恒大的短期现金有多紧绌,而昨日恒大在内地的债券也暂停交易。
 
低负债内房才好炒
 
  早前曾经传出,中央已经对恒大事件作了初步判断,恒大不是资不抵债,只是流动性出了问题,用我们的讲法就是“周转出了问题”。换句话说,恒大不是没得救,只要按部就班变卖资产,或有银行愿意借出“应急钱”;又或者,债权银行可以暂时留一手,不追债或收息,恒大是可以渡过今次的难关。

  不过,最新的传闻是,住建部已经进驻恒大,直接介入,并与债权银行商讨债务重组。现在看来,即使恒大可以救,难关过后,已经不会是昔日的恒大了。

  这件事确实值得我们深思。首先,中央到底会对恒大事件采取什么态度?是不是恒大已经到了“大到不能倒”的地步?以物业销售的角度,恒大是内地最大的地产发展商,但也是负债最高的内房企业。

  截至去年底止,恒大的总借款仍达7100多亿元,虽然已比高峰期减少了两三成,但仍然是不少的一个数目。如果恒大最终要“削债”,对银行体系的冲击仍然十分巨大。

  另外,恒大是内地最大的发展商之一,与它有业务往来的公司多不胜数,万一恒大真的倒闭,因此引起的连锁反应也不能忽视。

  但另一边厢,作为一家商业机构,是自己的经营出了问题,如果也能得到国家拯救,那还会有人审慎经营吗?

  我作为一个小投资者,最关心的当然是恒大的股价变化,以及它对内房板块,以至整体港股市场的冲击。明显地,恒大事件已经对内房板块造成很大压力,尤其是同样负债高企的内房。它们的股价跌幅,也不下于恒大呢!而在内房积弱的情况下,与之有密切关系的内银股,以及其他建筑股,甚至物管股,同样受到很大压力。

  虽然整体市场的弱势,不可以完全归咎于恒大或内房股,但从投资气氛和资金流向的角度,近期大市反复回落,跟恒大事件是有一定关系的。

  经历今次的恒大事件,我对内房股的看法不致于很悲观,但更加强“用来炒”的看法。只不过,如果要炒,也要找负债较低的来炒。高负债的内房股,还是不要沾手了。至于财政相对稳健的国企内房,也只宜买来收息!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上一篇内房债务危机,祸不及物管股
下一篇个个都说造车,小米(1810)也懂造车?!
评论
我来说两句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