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负责人,擅长结合传统经济及互联网、管理业务分别在伦敦、硅谷,香港。涉及房地产、互联网及跨境电商等产业,与多国实业家、创业家、天使投资等拥有广大的人脉。行事低调,口头禅是最好你搵我唔到。
伦敦是最适合年轻人创业的地方,Gareth Bain是我们公司的前任Head of Marketing,2019年12月离开公司,当时刚刚母亲去世,马上要结婚,娶了一位建筑师Diana,正打算创业,银行户口剩下3,000英镑。临离开之前,他找本尊促膝详谈,三年之后又如何呢?
疫情肆虐全球三年,Gareth目前公司有七个人,分布全球各地: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泰国,全部遥距工作,每天工作几小时,专服务本地StartUps,个个月纯利几万英镑。
(图片由作者提供)
年轻人的舞台有多大?看你敢不敢把这艘船开出去,甚至和周边国家组成联合舰队。打破你的思考框架,对世界会有全新的想象。
本地人才不足,可以往全球找,但实际上找不到人,跟数码科技运用不足,取得的资料量不够,人才来源也受到限制。
现在中国香港大部分公司还用上世纪的传统HR方式,在网站上开Post、在LinkedIn上找人,等待有兴趣的求职者投履历,经过人工筛选再进入面试,疫情过后,遥距工作盛行,全球化寻找人才是趋势。
在大数据时代,根本已经出现了很多人工智能筛选方法,英美很多求职网站利用机械学习,发展出精准职务模型,即使热门空缺一日就涌入数万张履历,也能用AI快速筛选出合适人才,邀约面试,甚至主动在网络上挖掘,尽早把人才拿到手,以免被对手抢走。
(图片由作者提供)
(图片由作者提供)
AI能够做到的是“能人所不能”,他们会从履历中的文字运用、文句语气,看出每一位应征者的文化质素、所属群体的种种差异,下一步再把履历上的信息丢到Google或种种搜索引擎,观察应征者的数码足迹,包括发表过的文章、朋友圈1他认识的专业人士,判断他的真实性。
物以类聚,一个人的能力是以交朋友来决定,这回到最重要的关系,就是人脉传统观念,过去出生不好,学历不高的人可以透过一次又一次转职,找到理想的工作,但透过数码足迹寻找人才,过去种种,无所遁形,无法翻身。
除了老板们有转型思维外,新世代的人才又可以如何精进自己,主动为自己争取更多发展空间与更好的待遇?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放眼全球的思维,把自己变大。
意思是未必要真的出国念书、求职,但必须思考现在自己做的事,如果放到全世界来看,有没有更多机会能发挥?是不是有更多挑战要克服?
举例来说,很多优秀年轻人,都有自行做内容产业当YouTuber,不论文字内容影音内容,如果你的服务对象不只局限于中国香港,潜在价值与发展机会将完全不一样。
(图片由作者提供)
(图片由作者提供)
网络时代与过去不同的最大一个特色,就是“理论上”全球不再有国界,有无数的数字服务透过跨国平台,可以接触到全世界的消费者。
同时间数码产品/服务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同一个产品从卖给2个人到服务100人,它的成本不会增加50倍,很多时候甚至只增加不到两倍,这是多么好的机会?
但反过来说,在中国香港,大家背景都差不多,机会一样。
现在中国香港最危险的就是成为一个看不见海的岛。实体上是这样、数字上也是如此:例如虽然你天天上网,但永远只看中国香港产出的内容、只看社群网络同温层分享的中文内容,这样就等于明明身处浩瀚的信息海洋,却把自己活在一个沙漠里。
对年轻世代来说,最重要的能力是“语言能力”──这个语言能力既是指英语及“程序语言”,即数字沟通力。
前者让你能够跳脱700万人产出的内容与框架,看到另外10亿人在想什么、讨论什么、关心什么;后者让你能够不出国,就为自己或公司开创更多潜在的商机。
(图片由作者提供)
暂无读者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