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负责人,擅长结合传统经济及互联网、管理业务分别在伦敦、硅谷,香港。涉及房地产、互联网及跨境电商等产业,与多国实业家、创业家、天使投资等拥有广大的人脉。行事低调,口头禅是最好你搵我唔到。
中层、中年与中产,具有相当的重合度。
一般来说,一位35岁左右的职场中年,处于公司中层,已婚,有小孩,贷款楼,有车代步。看起来过得很体面了,他们日常自认为是中产阶级。可一旦遇到行业危机,最先穷的就是这些中年人。
香港早早进入超高龄化社会,根据统计处数字,预计本港2024年65岁或以上的人口超过21%,步入“超高龄社会”,到2034年更增至29%,更料本港于2050年将成为全球人口老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即每2.5名港人就有一名长者。
古云“老有所终”,但高龄化社会来临,这个观念应转变为“中有所用”,因为当经济寒潮袭来的时候,这些中年人是最扛不住冻的。
对于很多目前在互联网、金融、房地产行业的高薪职业人而言,必须要居安思危。
职场中年和富人相比,没有充足的资金面对风险。和穷人相比,接受不了太低的生活水平和高强度的劳动。
即使他们拥有房产,那也只是财富的纸牌屋,因为房产估值再高,也很难能变现,但每个月房贷又必须偿还。
不少中产每月支撑着三五万的P Loan房贷。每月工资入账,第一件事便是留扣房贷,然后才敢安排其他的消费。
有些中年人一辈子都在过拼命登顶中产的生活。看似富足安定,实则危机四伏。财富可能抗不过一次金融危机,大部分人想的,是怎么赚更多的钱。可财务自由对他们而言是一桩永远破解不了的金田一奇案。
中年,中产,又遭遇裁员,那就意味着你几乎丢失了生存权。
中年人这种动物,惰性很强,天主教说,人有七宗罪,傲慢、妒忌、暴怒、懒惰、贪婪、饕餮,淫欲。中年人通通有齐。
行业差异愈来愈大,高薪形态过于集中;除了互联网和IT的行业,其他都一般;AI世界根本没有稳定的工作,像那些被豢养的动物一样,是没有自由的,大家短兵相接,成败立见,刀光剑影,肉帛相见,血肉横飞。
工作不咸不淡,辞职不敢,转型怕晚;前浪尚在兴风弄潮,后浪已然接踵而至;即使行业稳定、个人勤奋、升职有道,在楼价面前也会瞬间失去斗志,这不是矫情,是现实。
之前硅谷程序员基本上是全美最稳定、舒适的工种之一,这些FAANG巨头之前开出的薪酬也极为慷慨。
刚毕业的应届生,如果能进入Meta, Apple, Google等大厂,基础工资、奖金和股票,拿下15-20万美元以上的年薪并非难事,这意味着刚进入职场就能突破百万年薪。
当然,工资很让人羡慕。于是乎,贷款买楼、买车、消费也就成了多数白领的选择。
如今他们的境遇极速反转,这些高工资的中年人就是负资产。
不砍掉一些人不足以转型换战略。更何况公司创业成功后,兄弟们也老了,35岁废中学习进取心在衰退;家庭上的孩子教育、家庭事务也愈来愈繁重,难以坚持。
很多时候,职场、行业兴衰和大自然的现象总是可以联系起来,潮水来得快,退得也快。平常吃吃喝喝,一年旅行4次,听个音乐会什么的,可一旦遭遇变故,就是瞬间赤贫,整个家庭就废了。
经济波动,最受伤的总是这些中年?这就是资本的无情。
读书到了最后,是为了让我们能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这一代中年人要做的,是马不停蹄地准备好,随时展开第二段人生。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