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负责人,擅长结合传统经济及互联网、管理业务分别在伦敦、硅谷,香港。涉及房地产、互联网及跨境电商等产业,与多国实业家、创业家、天使投资等拥有广大的人脉。行事低调,口头禅是最好你搵我唔到。
如今,穷的概念愈来愈广:在社交平台上,关于“穷”、“没钱”、“月光”、“没存款”、“上车”的话题总是能迅速引起共鸣;在互联网上,一个人炫富会被嘲,而与之对应的“哭穷”则是一种人人具备的自由和政治正确。
根据中国香港政府统计处最新公布,2022年第一季就业人士,每月收入中位数只有20,000元。当中:男性月入中位数为21,000元;女性月入中位数为18,000元
与2021年第4季相比的话。
微薄的收入不仅要跑赢物价上涨、通货膨胀,还要跑赢同龄人、跑赢社会的各种标准,不少人即便已经年薪远超同龄人的平均水平,对金钱的情绪依旧充斥着不满、渴望和焦虑。
(图片由作者提供)
如今,穷人不再是传统意义中收入低、吃不饱、穿不暖的人,而更多指向在消费者社会中,具有消费缺陷的人:穿什么风格的衣服?用什么牌子的电子产品?看什么类型的展?是什么App的会员?消费物品的差异几乎成了每个人显示自己与别人不同的唯一方式。
打开社交网络,你会发现现在连废青的标准也变得愈来愈高。周围的人都背Hermes、Chanel,而我背MK,就是穷人。
(图片由作者提供)
互联网让原本隔离的不同群体有机会窥视到彼此的生活,于是,长得漂亮的发现还有人更漂亮,赚钱多的发现别人赚的更多,买了屋的发现别人的房子更大,不同阶层的人通过社交网络,共享着相似的生活标准,无论现状如何,永远都有别人比你更快、更好、赚得更多,穷人或富人,精英或废青,人人难逃焦虑。
自己无论是外貌还是家境、人脉、眼界都落后于同学,愈往上爬愈艰难、见得愈多愈痛苦。
穷,几乎成了这代年轻人自我认知的一种共识。
(图片由作者提供)
我们可以将之总结为钱压在年轻人身上的三座大山:消费自由、同辈压力、
安全感乃至尊严。
金钱不仅带给人们做某件事的自由,也带给人们拒绝做某件事的自由:足够有钱才敢裸辞、足够有钱才敢和老板顶嘴、足够有钱才敢提分手。
男性更需要用钱开启一段关系:表白、恋爱、结婚;而女性更需要用钱拒绝一段关系:分手、离婚、不婚主义、这或许意味着,女性的确可以通过消费在男权社会获得一部分自由;但与此同时,女性因为钱带来的消费力而获得地位提升,本质上还是谁有钱谁为大的消费逻辑。
所以,重要的不仅是性别、阶层,而是权力关系的判定,依旧受困于钱。
(图片由作者提供)
(图片由作者提供)
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贫富差距是我们这世代最严重、最需要面对的问题。低利率不是短期现象,美国的贸易战都将不会停止,各国抬出减息等宽松政策,导致货币贬值,若不想办法扭转,你我手上的钱,只会愈变愈薄,沦为低端人口。
货币战+利率=穷人的苦日子、有钱人的好日子。
长期的低利率环境,将社会分成两种人,第一种是采取行动、寻找投资机会的人,二是看着住自己赚来的辛苦钱在银行里愈放愈无价值的人。
如果个人没有任何作为,最好的投资,不是什么房地产股票债券,其实就是自己。
把握每一天,不断学习,让自己的视野变宽、格局变高,长期投报率动辄十倍、百倍、甚至千倍以上。
暂无读者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