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香港脉搏财金博客
港股强化版MQ
陶冬

陶冬

持有美国犹他大学经济学博士、硕士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学士学位。他对亚洲地区的经济极有研究,尤其对中国经济的见解更为深入。陶博士曾就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及2004年中国宏观调控等问题作出前瞻性分析和预警。 陶博士过去于多家国际及知名的金融机构出任亚洲区经济研究部及中国研究部主管,工作地点遍及中国、美国及日本,自1994年起获派驻于香港任职。

中美首脑寻求缓和 欧洲央行减少购债

2021-09-11 17:18
463A+A-

  美股连跌五天。虽然每天跌幅不大,却是今年二月以来最长的连跌,道琼斯指数更跌破50天平均线。华尔街几家大行经济师在之前大幅下调经济预测,上周则轮到策略师发出减持美股的报告,其核心逻辑是疫情重燃之下,消费和投资前景均需要重新评估,美股估值太高;另外货币政策的风向开始转了,市场担心流动性下降;某科技巨企被法庭要求开放支付系统,也影响了美股走势。美债市场相对于美股上周比较平稳。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之下,美国联储在本月例会上可能不宣布启动减少购债计划,不过欧洲央行就抢先一步,率先放慢购债步伐,打响了美欧日英四大央行政策调整的头炮。由于事先的市场预期管理和会后的安抚工作比较充分,德、法、意国债只有温和波动,欧股则跟随美股下滑。中美首脑时隔六个月首次进行电话会议,人民币汇率上扬。欧洲央行的决定,并没有给欧元美元汇率带来多少刺激,美元指数反而走高。因非农就业数字奇差而弹起的黄金,仅升了两天就因美元汇率而疲软下来。市场重估飓风冲击,美布原油期货双双走高。比特币一度冲上50000美元关口后迅速回落,价格回到一个月前的水平。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美国总统拜登在九月十日通话,时长一个半小时,这是二月以来中美两国领导人的首次对话。笔者认为这是一次有意义的突破,意义到底多大,取决于之后部长级层面是否能够打开合作空间。拜登入主白宫后,中国曾经对他寄予期望,希望他可以改变特朗普政府的单边打压政策,但是很快就失望了。拜登政府不仅沿袭了特朗普政府在贸易与科技领域的打压政策,还扩展到了金融领域,更在全世界四处结盟抗华,中国政府的态度也随后变得强硬。据路透社报道,美国高官私下里抱怨中国部长级官员在对话中没有表现出诚意。在某种程度上,双方之间的互动进入了死胡同。


  在这次通话中美方确认,第一无意改变一个中国立场,第二要避免由于竞争而陷入冲突。在这两点上美方释放出了近年来罕见的善意。中方则表示愿意在气候变化、疫情防控、经济复苏和地缘政治问题上“协调和合作”。这些内容都不是新的,但是大家都表示不让分歧升级到全面对抗,愿意在拥有共同利益和目标的领域合作。如果在部长级会谈中,这些善意可以变成切实的行动,两国之间也许就产生了一些良性互动。有两个领域,笔者期望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合作与改善的空间,第一是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互动与承诺,第二是美国调整对华进口产品的关税。


  当然也必须明白,中美之争是世界老大与老二之间的角逐,可能持续十年甚至更长。两国之间恢复对话,只是关系修复的第一步,两国关系很难重新回到十几年前的水平。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不要指望一次通话可以解决多少问题,不过双方表示出一点善意都是好的迹象。


  欧洲央行抢在美国联储之前撞线成功,在美欧日英四大央行中率先宣布减少QE购债额度。不过一如所料,央行行长拉加德强调这是一次温和的购债速度调整,既不代表PEPP(疫情紧急购债计划)行将结束,也不表明未来不会再增加购债。


  事实上,哪怕ECB的购债力度略有减少,它仍有足够弹药买下今年欧洲各国在剩余几个月发行的所有国债。在笔者看来,此次行动的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欧盟区通货膨胀在八月份飙升至3%,远高过ECB的2%左右的政策目标。面对德国、荷兰等审慎国家的呼吁,ECB需要有行动来表达政治立场。


  出于政治考虑,欧洲央行在数个星期里迅速改变了政策立场,从强调疫情和就业,改调为“融资环境已有改善”,因此无需再释放如此多的流动性,于是说干就干,估计今年内就开始减少购债数量。美国和英国均曾暗示打算减少购债规模,但是行动没有欧盟货币当局那么快。ECB同时调高今年的GDP增长预测。


  但是摆完“鹰”姿后,不忘摘下头套提醒市场自己原来是“鸽“派。尽管不得不调高今年的通货膨胀预测至2.3%,ECB调低了明年CPI通胀到1.7%,提醒市场其实通胀中期来看并没有达标,明言尽管降低了买债速度,PEPP的买债计划不会被取消,换言之放水还要维持。拉加德还不忘记提醒,除了PEPP的每月800亿欧元购债规模之外,还有另外每月200亿QE计划,这部分可能会一直延续下去。


  欧洲央行为四大央行未来的政策走向设定了一个基调,就是形鹰实鸽。迫于通胀压力,信用扩张的速度需要放缓,但是经济复苏基础不扎实,就业修复进度不够快,疫情不确定性大。温和地减少流动性的同时,不提何时结束QE,不与加息挂钩联动,主动安抚市场情绪,继续为政府的赤字财政提供背书。笔者估计这个策略和路径,可能被其它大央行仿效。


  2020年发生了百年一遇的大疫情和史无前例的经济崩溃,央行在去年春季的全球联手大放水,其实是为了制止金融市场的信心坍塌和防范系统性风险。如今金融市场早已莺歌燕舞了,经济复苏虽有缺陷但也不再处在危急状态。央行以危机应对名义发起的货币扩张早已师出无名了。然而,极端货币政策请神容易送神难,货币当局颇有骑虎难下之势,此时此刻见不到全面推进货币环境正常化的政策意图。


  笔者看来,收水恐怕也是雷声大雨点小。资产为王的投资大逻辑不变。


  本周的数据焦点,一是美国的核心通胀,预计同比4.2%,仍然远远超出3%的政策目标。二是中国的工业生产和零售数字。欧洲的通胀和美国的消费信心指数也值得关注。


  本周记阐述作者对经济、政策与市场的理解、认识,为个人观点,并非投资建议或劝诱。

上一篇美国数据参差 联储转身逼近
下一篇鲍威尔能否连任?
评论
我来说两句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