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香港脉搏财金博客
港股强化版MQ
陶冬

陶冬

持有美国犹他大学经济学博士、硕士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学士学位。他对亚洲地区的经济极有研究,尤其对中国经济的见解更为深入。陶博士曾就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及2004年中国宏观调控等问题作出前瞻性分析和预警。 陶博士过去于多家国际及知名的金融机构出任亚洲区经济研究部及中国研究部主管,工作地点遍及中国、美国及日本,自1994年起获派驻于香港任职。

中国经济拐点渐近 美国债券升市已现

2022-12-10 22:12
283A+A-

  美国经济的衰退阴霾日渐浓厚,从持续的长短债券利率倒挂,到石油价格一路下滑,都令人感到不安。联储高官进入了FOMC会议前的静默期,但是遮掩不住市场对利率政策变招的期待,市场上绝大多数人预计政策利率会上升50点。尽管这仍是本世纪以来罕见的加息幅度,但是在连续四次75点后的任何回落都会受到热烈的欢迎和隐约的期待。政策利率达到中性水平后,资金希望也许加息周期进入尾声。


  美国债市在静等FOMC会议结果,价格波动不大,但是美股就在通胀忧虑中下挫。美国十年期对两年期国债利率之差扩大到-76点,创下四十多年的新纪录。西方国家实施新一轮对俄石油制裁,普京扬言报复,石油价格不升反跌。美元汇率在低位整固。加拿大央行上周加息50点,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加息25点。


  最近中国政府在防疫政策、房地产政策上都作出了引人注目的调整,政治局会议也部署了2023年的政策方向。笔者认为经济的最坏时间已经过去,不过2023年仍然充满挑战。


  最新的新冠肺炎防控措施,被称为“新十条”出现了戏剧性的改变,“动态清零”不再提及,取而代之的是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大幅减少核酸检测规模和频率,无症状以及轻症患者可以居家隔离。这些被外界视作中国正在走向开放,走向与病毒共存。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指导文件都没有提过全面开放,用词是“优化疫情防控措施”。


  所谓优化防控措施,笔者的理解是可松可紧,摸着石头过河,在推动经济/社会活动恢复正常和避免医疗资源出现挤提之间取得平衡。笔者的模型显示,12月中前后出现第一个高峰,1月上中旬出现最高峰,这个时间和农历新年重合。之后还需要一个调整期、观察期,不过社会免疫壁垒到时候逐步形成,全面开放应该在二月下半期或三月份出现。


  房地产政策也出现了重大的改变。针对民营地产商流动性严重短缺问题,政府允许国企、地方平台与地产商配对合作。同时银行以建筑贷为中心部分放宽了借贷标准。房地产十六条措施正在逐步落实中,市场也对此作出了正面的反应。


  这些措施集中在供应端上,聚焦在部分财务状况较好的民企身上,目的在于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部分地产商的流动性和生存空间有改善,但并不是所有地产商。市场的短期流动性有所舒缓,但是房地产行业债务高企,违约风险并没有得到全面释放。更重要的是需求端方面,除了按揭优惠外,其他领域着墨不多。房地产是高杠杆行业,只要购买力不积极入市,地产商的售楼回款无法顺利进行,困境并没有解除。如今买房人的“房价只涨不跌”的幻觉已经消失,自己的收入预期也有所改变,光靠银行按揭上的措施并不够。笔者相信除了超大城市外,买房限购措施会在不久取消。


  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挑战不少,需要有更强有力的刺激措施,才能撬动投资信心、消费信心和买房信心。2023年是政府换届之年,八十年代起每次换届之年,固定资产投资比平均水平均有较大的提升,笔者认为明年也不例外。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能是近十年来最重要的一次工作会议。相信明年是中国政府投资大年,经济恢复正常一方面需要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更需要重塑信心。


  2022年对于美国债市是极其困难的一年,美国联储已经加息375点,12月加息之后就贴近中性利率水平。在短短九个月内从零利率拉升大中性利率,大大超出了今年年初的市场预期,也导致了债市的暴跌。有研究表明美国债市今年的表现,是自从1788年以来最差的一年。


  今年三月,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冲破了近四十年的下降轨迹,之后市场一路下挫。背后原因是时隔三十年通货膨胀重现江湖,而且出现了物价与通胀的互动攀升,惰性通胀正在成为物价上涨的主要源头。


  不过近月美国物价上涨已经放缓,供应端涨价发生逆转,同时经济出现衰退的可能性越来越高,市场判断通胀已经见顶。联储也打算放慢加息步伐,在债市Pivot  Fed交易大行其道,横跨所有年期的收益率曲线全线回落。


  从投资时钟的角度看,美债可能重回升势。在经济过热的初期,股市表现一般好过债市,因为央行开始收紧政策,债市受到利率上行的影响而走弱。另一方面经济活动仍然炽热,所以企业盈利继续在惯性上升中,利好股市。到了经济过热的后期,经济活动开始放缓,企业盈利后继乏力,而货币政策出现了由紧转松的迹象,这个阶段债市往往表现好过股市。


  笔者认为美国经济开始进入过热后期。蓝领工种仍然需求旺盛,但是白领工种裁员涌现。消费还算旺盛,但是预期转差,而房地产市场迅速降温。美国经济有很大的可能在明年进入衰退,经济的拐点已经见到了。按道理,企业盈利会减弱,不利股市;央行政策趋向放松,利好债市。这意味着资金从股市流向债市,杠杆率也会慢慢增加。


  增加杠杆和风险权重,意味着资金不仅流入国债市场,更流向公司债,尤其垃圾债。笔者相信2023年债市可能好过股市。不过需要留意的是,明年通胀会不会高烧不退,令资金对联储改变政策的预期落空。直至就业市场冷却下来,债市都会比较波动。


  在一轮高油价之后,原油价格辗转下行。上周欧盟对俄罗斯海运石油实施价格上限制裁,并禁止欧盟管辖的保险公司为运送俄罗斯原油的油轮提供保险,其它G7国家也采取了类似的行动响应。这是近四十年来石油市场最大的人为干预活动。布伦特原油价格不升反降。


  其实,俄罗斯石油出口受到限价措施的影响不大,因为俄罗斯石油在黑市上卖差不多就是这个价钱。反而是保险公司不能投保,对俄罗斯石油的运输能力有较大的冲击。不过这不仅是俄罗斯的问题,也是全球石油供应的问题,好在目前石油需求比较疲弱,美国对石油的需求始终没有回到疫情之前的水平。


  自从北溪管道被炸,普京影响石油天然气价格的能力便大幅下降,对欧洲尤其如此。欧洲今年冬季并不太冷,那么能源缺口也就没有当初想象的那么糟糕。


  俄罗斯是世界第三大石油生产国和第二大出口国,它在原油供应链上的地位几乎是不可撼动的。由于石油供应处在紧平衡状态,将俄油排斥在全球市场之外,等于直接砍掉供应,到头来只会推升石油价格,这是上半年西方制裁俄罗斯失败的原因。如今对俄油设置价格上限,如意算盘是既保证石油供应,又削减普京的财政实力。且看普京怎么接招。


  目前的石油价格,其实在试图反映明年全球衰退的风险。欧洲和日本陷入衰退的机会很高,美国就介乎不衰退和温和衰退之间。中国经济是明年石油市场的摇摆因素。今年中国的需求疲弱,随着经济活动在明年逐步恢复,石油进口量应该有大幅上升。同时美国抛售战略储备已经结束,明年需要补库存。


  本周市场焦点事件很多,1)美联储FOMC开会,预计加息50点,2)欧洲央行开会,预计加息50点,3)英格兰银行开会,预计加息50点,4)中国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5)美国11月CPI,预计连续第二个月回落。6)英国11月CPI预计略有回落。


  本周记阐述作者对经济、政策与市场的理解、认识,为个人观点,并非投资建议或劝诱。

上一篇中国增长吹号角 美欧减码启航程
下一篇欧洲通胀已回落 美国就业仍活跃
评论
我来说两句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