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香港脉搏财金博客
港股强化版MQ
陶冬

陶冬

持有美国犹他大学经济学博士、硕士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学士学位。他对亚洲地区的经济极有研究,尤其对中国经济的见解更为深入。陶博士曾就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及2004年中国宏观调控等问题作出前瞻性分析和预警。 陶博士过去于多家国际及知名的金融机构出任亚洲区经济研究部及中国研究部主管,工作地点遍及中国、美国及日本,自1994年起获派驻于香港任职。

通胀再摸顶 英揆难解围

2022-10-16 03:42
250A+A-

  美国的通货膨胀数据跌破了一地的眼镜片,让整个风险资产市场重新评估通胀形势和政策治理难度。九月份CPI不仅没有出现明显下滑,核心通胀更创下四十年新高,表明联储有更艰巨的紧缩工作要做。市场进一步上调了终极利率水平的预期,两年期国债利率冲上4.5%,为2000年以来的新高,十年期国债利率也冲上4%。美股带动全球股市下调。


  英国政府更换财相来挽救民意,但是看来市场并不买账,30年国债利率再上4.8%,预示退休基金流动性危机尚未结束,恐慌指数VIX停留在30以上。美元指数高位盘整,不过日元又爆出新一轮贬值,对美元冲破148关口,日本政府重申必要时会出手干预。OPEC+减产消息的冲击波大致被消化,原油期货价格回落。黄金价格跌向1650。


  美国九月份CPI通胀上涨8.2%,核心通胀上涨6.6%,两个数字都超过预期,核心通胀更大幅反弹,创出40年新高。这说明拜登政府和鲍威尔联储今年以来遏制通胀的努力,在物价上并没有见到太大的效果。民主党要带着这份成绩单去面对中期选举了。


  这组数据中最重要的的是核心CPI同比再创新高,环比上涨0.6%,远超过市场预期,不过就印证了笔者之前一直强调的观点,就是惰性通胀已经成为美国通胀中的最新拉动力,最新数据显示租金、医疗、服务业和食品接力推高通胀。尽管汽油价格明显下滑,尽管供应链问题已经舒缓,尽管各大零售商都在减价去库存,通货膨胀却高烧不退。美国的通胀源头已经从实物转到服务,现在又加上了惰性通胀,遏制通胀的难度越来越高,所需时间可能越来越长。


  期货市场最新价格显示,资金预期十一月和十二月FOMC·都会加息75点。最新的CPI数据,对于联储是一个失望但不算大意外。FOMC九月会议纪要中,就提到要大幅收缩货币政策来抗衡“广泛的和不可接受的高通胀”,强调“在应付通胀上动作不够大的成本,要大过动作过大的成本”。联储在说不惜衰退抗通胀,不过市场认为一出现经济下滑联储就会停手。


  笔者修改联储加息预期为,11月和12月会议上加息各75点,明年再加两次息,每次25点。笔者相信短期加息50点还是75点还是100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清楚明年的利率大势。市场认为政策利率走到中性区间,大约4.5%之后,联储就会停止加息。笔者则认为联储会暂停一下,不过如果惰性通胀令CPI维持在4-5%,不再快速下降,下半年可能会继续加息。


  联储巨额扩张信用,令通胀远远超出正常周期的水平,货币政策恐怕也未必一触及中性区间就停得下来。FOMC的指引是到了中性水平之后,它会暂停观察,之后的动作要看数据,要摸着石头过河。哪怕经济和就业数据有转弱的迹象,如果通胀停不下来,估计加息也停不下来。


  英国财相克沃滕被迫辞职,换上了老手亨特。克沃滕推出的经济刺激方案(又称小预算),包括了英国历史上最大的减税方案,可能制造出450亿英镑的财政赤字,减税没有相应财政收入支持的,只是假定可以发债解决,但是也没有征得央行的事先同意,而且发债成本已经高了很多。


  这个刺激措施触发了英国国债和英镑的暴跌。那么问题来了。国债是被称为零风险资产的,多数退休基金都是杠杆买债的。价格突然大跌,基金就要补充保证金,但是市场流动性不好,基金被迫不问价抛售,触发了踩踏和连锁反应,甚至隐现系统性风险的苗头。央行被迫出手干预,才稳住了市场情绪。这是一次典型的市场倒逼政策。


  但是财政大臣换人并没有平息民愤,英国国债继续被抛售。英国30年期国债利率在宣布人事变动前一度是4.24%,最后却以4.81%收市。笔者相信首相特拉斯的地位已经岌岌可危,因为她已经成为保守党的负资产。保守党在最新民意调查中的支持率只有19%,落后主要竞争对手工党34个百分点,而在保守党内部只有四分之一的议员真心支持她。


  政府收回部分刺激方案,英国央行松了一口气,它可以重新专注于遏制通货膨胀,但是当务之  急是修复政策出尔反尔带来的信誉问题,估计BoE在十一月份会大码加息100点,明年初政策利率升到4.5%。


  如果英国政府不再搞出奇葩政策,估计英镑短期会继续反弹。但是英镑的中期走势,还要看英国的基本面,看资金流向,看财政贸易双赤字的情况,看经济衰退的程度。笔者认为,英国经济今年下半年就会陷入滞胀局面。


  本周两个重要数据,第一个是欧元区和英国的CPI,预计双双进入双位数字。第二个是中国的第三季度GDP数据。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全体会议召开。


  本周记阐述作者对经济、政策与市场的理解、认识,为个人观点,并非投资建议或劝诱。

上一篇利率前景惹争议 英伦政坛催变局
下一篇美元政策挟持 石油供需博弈
评论
我来说两句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