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博主,特约汽车评论员。用平静而幽默的笔触解读汽车变革。
因为停产和降价没事先打好招呼,理想ONE的一些车主出离愤怒,甚至闹到结伙开车拉条幅游街的地步。这事儿的是非曲直就不说了(其实也没啥好说的),恐怕理想汽车至今也没醒过闷儿来,问题到底是出在哪个环节?
▲理想ONE的车主维权事件一度闹得沸沸扬扬(图来自钱江晚报微博)
老车型停产上新、换代前优惠清库,都是汽车行业再正常不过的常规操作,怎么到理想这儿就行不通了?
根子在于,理想汽车在营销上一直打着“中西合璧”的如意算盘,没想到一不小心触动了“中国人社会心理最微妙奇异之点”,自己被打脸,车主也觉得丢了脸面,闹了个两败俱伤。
“中国人社会心理最微妙奇异之点”这话出自林语堂,这个“点”,说的是中国人在社交中极其在意的“脸面”。关于脸面,鲁迅也专门写过一篇《说“面子”》,文中提到,“面子”是“中国精神的纲领”。早在100多年前,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在其轰动西方一时的《中国人的特性》一书中,把面子看作中国人性格上的第一特征,此后,关于中国人脸面的学术研究一直持续到今天,算是社会学中的一门显学。
理想汽车的李想,应该是没看过相关的研究成果,否则,不能犯如此打脸的错误。
从理想的营销套路看,实际上是比西方汽车公司更懂中国人的心思,也窥见了中国式脸面的一部分秘密。
中国的造车新势力们都挺机灵,你看他们不约而同地特别注重“客户运营”,谁买了车,就如同加入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车主就成了品牌的朋友、伙伴甚至家人。那种关注、尊重和体贴,让车主们在感动之余,不由自主地觉得自己真成了汽车公司的“家人”,甚至有和汽车公司“共创”的错觉。
“家人们”会自觉维护品牌声誉,热情帮忙向亲朋好友推销车子,甚至还有过自掏腰包帮汽车公司打广告的反常行为,让观者感觉匪夷所思。
所谓投桃报李,你给了车主足够的脸面,车主们也不吝回报,大家都在努力表演,联手向外展示一种属于自家品牌的体面。
▲“新势力”们都很重视客户运营(图来自理想汽车官网)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土生土长的理想汽车们深谙此道,无师自通地创造了“人情营销”新模式,而人情社会的核心,就是在彼此交换脸面。
理想ONE是理想汽车的首款车型,一个新品牌的新车型能有今日,确实是仰仗了老车主们的捧场,而理想的客户运营,也让老车主们觉得自己受到重视,颇有彼此惺惺相惜之感。都是家人,有啥事儿就应该坦诚相待,大家商量着办,没想到理想没有按温情剧本一直演下去,停产和降价的消息来得挺突然,一些车主感觉一时无法接受。
谁家的车不停产?谁家的车不打折?30多万的车优惠两万算个啥?你是没听说过8折马、7折虎、打骨折的浴皇大帝吗?
▲理想ONE降价促销,一些车主认为是“欺诈消费者”(图来自于网络)
这套理,在理想汽车这儿,就是不好说通。
理想汽车演的是中国式人情剧本,而人情社会的基本逻辑是“重情轻理”。在《中国人行动的逻辑》一书中,社会学者翟学伟专门讨论了“人情”对“脸面”的影响,也就是人际交往中的“重情轻理”。“情”的内涵是“义”而非“利”,而“理”重在强调“利”,要把利益、是非、道理区分清楚。
我们中国人处事,讲究个“通情达理”,先通了人情然后才讲道理。还有一句话叫“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情和理的顺序讲得很清楚,做好感情沟通比讲理更重要。
理想汽车与车主之间,从“家人”到反目,搞得现在剑拔弩张,问题就出在理想汽车有些“不通情理”。
你要么按西方商业社会的套路来,只说理,不讲情。就跟特斯拉那样,跟车主之间就是个纯粹的买卖关系,车主敢搞事情,就动用法务部搞你。商业社会玩儿的是“基于规则”、“契约精神”那套,而中国人情社会讲的是“情义”,是不用签约也要遵从的互相信任。
要么你就把“重情轻理”的中式剧本坚持演下去,不能说怎么对自己有利,就怎么改剧本,否则就算有理,也失了人心。理想汽车一直让车主感觉很讲究“情义”,但到了关键时候,又“道义放两旁,把利字摆中间”,这种反转,很容易让那些相信“卿不负我”的车主,感觉受了委屈,进而反目成仇。
▲说好的“卿不负我”呢?(图来自于网络)
在理想ONE停产关头,车主们认为理想没给他们留脸面,于是群情激愤,投诉的投诉、上街的上街,提出的诉求在外人看来近似无理取闹,引来一片群嘲,想来令人叹息。这是太要面子反而颜面尽失,在《中国人行动的逻辑》一书中写道:
中国人看重了面子就会出现不管自己是什么的可能,这时的要不要脸的问题已无足轻重,关键是证明自己有没有面子。
对社会学知识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中国人的关系是“差序格局”,是分亲疏远近的。在日渐商业化的年代里,“差序格局”的弹性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本来只是买卖关系,你看一口一个哥啊姐啊的叫得亲切无比;本来只是某个品牌的车主,彼此之间居然引以为“家人”,亲近得有些怪异。
但车主与品牌,关系的实质是“疏”而不是“亲”,是“远”而不是“近”,虽身处中国人情社会,但买卖的本质依然是买卖,大家最好别偏商业套路太远。汽车品牌和车主,双方的人情游戏不能玩儿得太认真,入戏太深,容易受伤。
当然,在一桩买卖中的所谓“脸面”也是因利而起,说是不在乎钱,终究还是因为钱。
转载自傅雪峰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