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香港脉搏理财/管理
港股强化版MQ

创业实践社会责任 以设计回应议题

2022-04-22 18:53
0A+A-

   面对接连不断的社会问题,本港有3名80后建筑设计师在早年累积经验后创立公司,期望以“设计回应社会议题”,并让这片“石屎森林”渗进绿色元素。除了中国香港之外,他们还远赴不同国际城市实战,将理念带到商业化的发展项目。


左起:和建筑(mlkk studio)联合创办人李昀昊、任晓兰、叶好君早在大学时期萌生创业想法,期望在累积经验后,将一些改善环境、环保技术等引进世界各地的建筑项目之中。(张宝燕摄)


   和建筑(mlkk studio)联合创办人李昀昊(Kwan Ho)、任晓兰(Kian)、叶好君(Mavis)分享,他们早在大学时期萌生创业想法:“期望以设计Social Project(社区项目)为核心,并可以同时将一些改善环境、环保技术等引进世界各地的商业项目中,逐步教育社会公众,可以什么方法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毕业后各自“打工”,累积数年实战经验,遂于2016年成立公司。


缅甸山区建校 逾百孩童寄读


   为了以零成本开业,他们笑言,当时已经建立在家工作文化。“大约半年之后,随着团队规模陆续扩大,以及接到更多建筑设计项目,才开始搬到小型办公室工作。”


   作为中小型的建筑设计公司,要在本港以至国际市场崭露头角,宣扬其发展理念,的确好不容易。回顾3人均在辞去全职工作后全力投入创业,初期仅以个人储蓄维持生计,Kwan Ho坦言,在心态上必需要做好准备,“随时无收入,要面对收入不稳定的情况,当中亦有不少项目是以义务性质进行。”


   举例指,他们在2016年远赴缅甸山区景栋筹组兴建音乐学校,就花了约两年时间设计、绘图及制作模型,其后于2018年动工。而全程交通、生活开支等也是自费,还屡次遇到水土不服,经历日晒雨淋等。


该团队花约两年时间设计,在缅甸山区景栋兴建4幢低密度音乐学校及宿舍。(受访者提供图片)


该缅甸景栋项目,早前于有“建筑界奥斯卡”之称的世界建筑节获颁“教育:未来项目”大奖,也是首家香港中小型建筑公司,凭慈善建筑项目夺得该建筑界国际大奖。(受访者提供图片)


   然而他们认为:“这些辛苦,都是必经过程,当中所带出的社会影响力远比赚取的收入重要。”而且可以带来不可言喻的满足感。该音乐学校不仅让该镇一家孤儿院内逾100名孩童寄读,还在建筑物的不同地方预留开放空间,让附近的村民摆档经营,维持社区网络等。早前更于国际权威、有建筑界奥斯卡之称的世界建筑节(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中获颁“教育:未来项目”大奖,从全球逾千名建筑师或公司报名参与竞逐的550个项目中突围,提升该公司的国际知名度。


国际重可持续 推广理念更易


   此外,随着近年国际社会愈来愈关注推动绿色建筑,藉此达至城市可持续发展,他们指:“引入环保技术,似乎已成为建筑设计界的Common Language(共通语言)。”因此亦让其更容易推广理念,推出创新的商业化项目。


   该团队早前分别在肯亚为社企设计活化酒店项目,泰国设计环保建筑项目,以及在上海步行街为企业设计环保零售建筑等。


   Mavis提到,发展这商业化项目的关键在于“需要量化到当中影响”,让企业知道其设计可带来的实际用途,相应地提高其量化认知。如在推出包含处理厨余回收项目时,并非单纯告诉企业要设置一个厨余回收箱,而是要指出其后续处理、具体如何执行,以达到目标。


从社区项目入手 活化空间


   为免中国香港在绿化建筑转型步伐落后国际,近年有不少有心人、企业正为此努力。和建筑(mlkk studio)联合创办人李昀昊、任晓兰、叶好君指出,团队以回应社会现在及未来需要面对的问题为发展定位,期望人与大自然万物的共融不悖为“和”,引入环保技术的创新社区项目。他们去年分别在北角春秧街开展非牟利社区项目,以及开展发泡胶回收先导项目。


建共享空间 造福居民


   任晓兰表示,前期工作必须与当区居民共创(Co-create),并且举办了社区园艺和绿色生活工作坊,加强社区联系及公众教育。


   其中在北角春秧街开展的先导项目,他们在前期搜集居民的意见后,决定在春秧街与糖水道交界的空置用地中,开展社区建筑活化项目,以木凳环绕着的共享艺术空间,并加入将厨余转化成电能的设计元素,以重新规划及改建社区空间予当地居民。


   至于在北角码头开展的发泡胶回收先导项目,就是在社区把占用空间的发泡胶加以压缩,再进行回收,助减少运输产生的成本和碳排放。期望藉着创新的建筑设计,加强市民对回收活动的动力。


为缅甸山区孤儿 建设音乐学校


   和建筑(mlkk studio)联合创办人李昀昊、任晓兰、叶好君,为了贯彻其推动社区项目的目标,早年更远赴缅甸山区,与由港人创办的非牟利组织Build A Music School(BAMS)合作,协助兴建了4幢低密度音乐学校及宿舍,让该镇逾100名孤儿寄读。


   他们称,在施工期间,还聘请了当地逾百名村民参与兴建,既让当地村民有固定工资,亦让他们透过参与项目,而掌握合规格的建屋工序。


   而设计考虑到当地气候炎热以及山顶上难驳通电力,设计特别重视通风效果,并采用了加固竹枝美化外观,既善用当地资源,又达到通爽及散热效果。


   由于中小型公司可以发挥的力量有限,他们为了推动更多相关项目,早前更成立了非牟利组织仁建筑(hare),盼有助未来进一步开展本港及全球的社区项目。


   摘录自香港经济日报。

上一篇个人化互动平台 放眼跨国企业网销
下一篇德国化工制造商 疫下销售额新高
评论
我来说两句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