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急冻及包装食品大卖,但疫后不少店也做不下去。2022年尾才加入香港市场的即食料理包品牌“天馔”,赶不上疫情的红利,发展期间更遇上市民北上消费热潮。但天馔Eaten Delight创办人李承炜强调,发展品牌是讲求长远发展,只要产品有质素,人才足够兼齐心,一样有发展空间。
天馔Eaten Delight创办人李承炜表示,只要让人才感到有发挥机会,流失率自然减少。(曾耀辉摄)
李承炜坦言,首款产品在2022年尾推出市场时,已明白疫情会过去,不能享受疫情期间的销售红利,但他看中的是即食料理包长远的市场潜力。“与其赶不上(红利),不如做好一点。COVID之后,大众对包装食品的接受度提高了很多。加上技术改善,我们有速冻技术,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将食物)降到-80度甚至乎-90度,令产品的还原度提升很多。以往大众对包装食品的感觉上,是不新鲜或不好吃,甚至很多防腐剂、很多添加剂,其实现在不用做这些事。”
急冻食品味道 冀重新定义
事实上,市场在疫情前已开始接受预制菜,即食料理包品牌及选择愈来愈多,要突围就要有更独特的定位。李承炜早与农圃饭店创办人邓细安相熟,且愿景相近,故一拍即合共同创立天馔,更希望重新定义急冻食品的味道。“希望食品走高质素路线,改变大众对即食料理包的观念。”
由于有农圃饭店的支持,天馔决定聚焦中菜包装食品,将复杂的中菜带入顾客家中的餐桌上。“会选择一些比较复杂的菜式,即是顾客在家煮的时候,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比较繁复的工序去做。我们希望通过这做法,顾客选择我们的机会会提高。另外还原度亦很重要,因为有某些菜式可能做出来后,急冻后顾客回家再将其解冻,可能菜式已经变。”他指在决定菜式时会选择一些还原度较高的,例如杏汁白肺汤,要磨杏汁、猪肺再花加几小时去煲,既花时间又繁复的工序,不少人想起已怕。
由于港人普遍爱喝汤,李承炜指汤类产品较好卖,未来亦计划推出新口味,提供更多选择。现时该品牌的产品有近50种,但原来曾研究的产品逾200种。“每星期dou 开研发会议,涉及销售、市务及物流的同事。”集思广益希望找出最适合市场的产品。
但他坦言,有时农圃饭店的大厨做到出来的,到厂房尝试量产时,发现不太可行,也会放弃。他强调不要为了很想推出某些产品而推,新品牌不能“行错一步”,推错一种产品对品牌的影响相当巨大。面对顾客的消费欲不算高时,他坦言售价50、60元的产品较大众化,另也有售几百元的鲍鱼花胶食品,主力攻节日需求。
双线销售 接触不同顾客
天馔有自家官网,但并非主要的销售渠道。(网页截图)
天馔设有自家网店,但李承炜指出销售绝不能只靠其官网。皆因跟其他网销平台相比,官网的产品选择始终太少,顾客很难买够500元享受免运费。故现时该品牌有在不同网销平台上架,亦有在实体点如超市上架。对于开自家零售点,更不是在考虑中。“线下那部分,也是一些较大的连锁超市或者百货,由于我们是新的牌子,所以我们争取逐步逐步希望能够全线上架,这是我们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目标。至于网上方面,继续争取在不同平台也会上架,毕竟现在网上销售是一个大趋势,而网上销售的好处是没有地域界限,可以接触到不同的顾客。”
坚持香港制造 寻代工要求高
“香港制造”一向有吸引力,即食料理包品牌天馔亦坚持香港制造,但未有自设厂房,而是寻找代工厂生产。天馔Eaten Delight创办人李承炜解释指,香港制造一来有“品牌效应”,市场较有信心,同时亦有较大的灵活性,1,000、2,000货量也可以,不用每次也要做几千至过万件产品。事实上香港市场较小,很难一次过消化几千至上万件产品。“大众传统的概念上,觉得香港制造就是质量的象征。同时香港制造的好处,香港大家知道厂商比较灵活,最少订货量(Minimum Order Quantity,MOQ)以及做手都比较有弹性,比较适合我们这类新品牌。”
大厨角度烹调 善用机械生产
人手配合机械的生产方式,既能配合货量要求,又有人手制造的优点。(曾耀辉摄)
但他强调,寻找代工厂时也很“腌尖”,希望与厂家的价值观相近,对质量也有要求。现时主要合作的加工厂,话事人也是大厨出身,对菜式的质素有追求,既能以大厨的角度去烹调食物,又能以大量生产的方式及技巧去做好产品。当中涉及如何平衡及善用机械生产。“人手造的跟机械造的很不同,一吃就知道。”
知人善任 相信员工专业
李承炜本身从事制衣、地产和IT等行业超过30年,已积累丰富的营商及管理经验。今次进军即食料理包行业,刚好碰上疫后人才缺乏的情况,中小型企业面对的挑战更大。他笑言幸好已有多年管理经验,亦有其他公司做“后盾”,对人才来说可能较有吸引力。
多予工作自由度
“我一向的管理模式比较重视Honor System,多给一点自由度让同事去发挥所长。相信不同范畴的同事,都有自己的专业知识及能力,要信任他们多一点,给予更多机会发挥,令他们觉得在这儿(工作)有自由度,可以发挥他们认为是好的东西,当然我亦会监察。”他笑言“知人善任”看似不是特别有新意,却很管用,他亦希望能够提供更加多发展空间给同事,不喜欢微观管理。“相信同事的专业能力,尽量去发挥其所长,令我们的工作更完美。很多同事也希望不是只坐在现有的位置,希望可以发展其事业。”
摘录自香港经济日报。
暂无读者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