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史哲学士,收藏家,古董商,英国戴维德基金会(Sir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牛津亜殊慕莲博物馆(Ashmolean Museum of Art and Archaeology)导赏员,足迹遍及外国及香港拍卖场、博物馆。国内宋代窑址考察团顾问,对宋瓷硏究独具心得。曾师从已故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现时为多个国内外私人收藏机构顾问。
最近几年,高古玉炒得热火朝天,不论真的假的高古玉,只要货主是收藏圈的名人,或是知名古董商,除非藏品不释出,一释出必然卖个满堂红。这种现象反映出大部分在拍场竞拍拍品的买家,买的不是拍品本身,而是货主的名气!
一位台湾知名古董商的高古玉藏品卖了一个满堂红之后,据说寻求与他合作的《邀请函》从各方各面如雪片飞来,希望台湾知名古董商答允以他的名义,替他们将高古玉藏品送拍。台湾知名古董商也不是吃素的,当然会收取高昂的服务费。这种以自身名气捞钱的本事,其他人羡慕不来!
石家河文化 玉兽面 沐文堂藏
有些人搞收藏只为自娱,有些人为了沽名钓誉,有些人把搞收藏视为一盘生意,默默耕耘,提前部署,先把自己塑造成一名学者、鉴赏家,时机来临之时便慢慢将藏品释出。如此苦心经营、精密部署,藏品以高价成交是必然的事!
沐文堂主人关善明先生是一位知名的收藏家和鉴赏家。他除了古董文物知识渊博之外,也是一位谦谦君子,是本地收藏圈的一股清流!大约三十年前我已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看过他的高古玉藏品,他不讳言对部分藏品的真伪心存怀疑,这正正反映出他的不自欺、实事求是的收藏态度!
他的一部分高古玉藏品将会在香港嘉德高古玉“苍灵神御-沐文堂珍藏古玉”专场上拍,共计82件。这些藏品曾经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香港艺术馆展览,在高古玉收藏圈可说是众所周知!
龙山文化 玉圭 沐文堂藏
高古玉隐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先民智慧的结晶,是一种非常值得收藏的高古文物。但正如一位高古玉行家所讲,现代的造假技术已达到“要灰有灰、要沁有沁、要玻璃光有玻璃光”的地步,因此令到高古玉市场一片混乱,新进收藏家却步。收藏高古玉无疑困难重重,因为要学懂看玉材、古代工艺、沁等等,不具备十年八载的实战经验,根本很难融会贯通、辨别真伪!
高古玉市场充斥假货,令到不少充满热诚的新进收藏家不知所措,继而转战拍场,竞拍一些系出名门的高古玉拍品。这种但求安心的无奈心态,我是充分理解的!
良渚文化 神面柱形器 沐文堂藏
愚见认为最佳的“老师”并非拍品,也不是博物馆藏品,而是出土文物,包括墓葬出土的玉器和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例如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琮(粤音念:松)和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C龙等等!
收笔之前,让我讲一个在本地玉器收藏圈流传已久的笑话:某一天,一位本地脑科专家走进一间荷李活道的古董店,无意中看到一件五层的良渚文化玉琮,随即问价,店东开价5,000,000元,脑科专家说开价太贵之后便离开。过了不久,脑科专家再次出现,给店东看一件亦是五层的玉琮,说是在另一间古董店买的,只花了280,000,还不忘揶揄店东的玉器太贵!店东除了苦笑,还是苦笑!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高古玉这名称还是第一次听说,是汉代及汉代以前的玉石器就可以这样称呼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