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香港脉搏时尚艺术
港股强化版MQ
费吉

费吉

中国文史哲学士,收藏家,古董商,英国戴维德基金会(Sir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牛津亜殊慕莲博物馆(Ashmolean Museum of Art and Archaeology)导赏员,足迹遍及外国及香港拍卖场、博物馆。国内宋代窑址考察团顾问,对宋瓷硏究独具心得。曾师从已故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现时为多个国内外私人收藏机构顾问。

横空出世的所谓旷世精品,是真是假谁说了算?

2022-08-17 17:23
3A+A-

   香港一间二线拍卖行将举辨一场秋季拍卖会,云云拍品之中只有一件清三代官窑“清雍正青花缠枝番莲纹六角形双贯耳尊式瓶”。这一支拍品拍卖行既不提供底图,又没有提供来源、估价,只叫有兴趣的买家预约参观,一切显得神秘莫测。这是一场正式的拍卖会吗?



   店大欺客?苏记和佳记够不够大?除了特别昂贵的拍品,一般拍品两大除了任由公众人士随意参观之外,还可以上手细看、拍照。一间芝麻绿豆般大的二线拍卖行竟然自设关卡、摆架子,是因为业绩太好、股价不断飙升?


   拍卖行不提供来源,唯一的解释是拍品没有来源,亦即是横空出世。这就有点奇怪。拍卖行业一直以来最注重拍品来源,没有来源、拍卖记录的海内外孤品几乎全部进不了拍场,因为流拍的机会甚高,除非货主是拍卖行的大客或是拍卖行本身。


   那么,横空出世的古董文物是否从此不见天日?那又未必。它们大部分流向二、三线拍卖行。能否成功拍出,就各安天命!


   真的,但没有来源的古董文物几乎全部流向二、三线拍卖行举办的拍卖会,假的更是如此。在小型拍卖会出现假拍品的机会因此特别高!


   不能不提的是,很多假拍品的货主根本就是拍卖行本身。更加不能不提的是,这些假拍品很多时以天价成交,令到不明所以的普罗大众哗然。行家却是见怪不怪。


   在中国大陆、香港活跃的艺术媒体写手几乎全部不懂行。不懂行的意思是他们没有分辨真假的能力,就算是“一眼假”的拍品,他们照样大书特书、大力吹捧。此无他,受人钱财,替人消灾是天经地义之事。


   艺术媒体如何评价“清雍正青花缠枝番莲纹六角形双贯耳尊式瓶”?“此瓶青花纹饰集清代美学之大成,瓶身九层纹饰主次分明,铺陈繁密,乃是帝王对其地位权力的宣示,依次包括回字纹、海水浪涛纹、如意云头纹、缠枝莲纹、变形仰莲纹等。其中贯耳上之‘窃曲纹’,常见于西周晚期青铜器,乃清代官窑常见仿古风格。此瓶在传统缠枝莲纹为主题纹饰上,融入西洋巴洛克之风,花卉枝叶皆以白料渲染,让瓶身表现光影明暗的视觉效果。


   此瓶器型规整而未见变形,青花发色青翠浓重,是雍正朝对永宣官窑的继承与创新并举之理念,实为旷世精品。”


   艺术媒体点睛之句是“实为旷世精品。”换句话说,艺术媒体除了认可拍品,更认为它是旷世精品!


   搞鉴定,其中一个方法是对比法,亦即是将拍品与其他同样的馆藏品、传世品比较器型、胎、釉、纹饰、画工、款字,从而得出结论。海内外孤品因为没有参照的对象,搞鉴定就要靠自身的古董文物知识、经验,以及旁证。


   现代造假者的仿古技术有多高?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明清官窑仿品的像真度已超过九成,不是一般人可以看得出是仿品,尤其是青花瓷。


   我见到海内外孤品之时,我一般先假设它是凭空臆造的仿品,除非它没有任何破绽,我才会认可它是真品,但这种情况很少出现,因为第一眼的印象最深刻,亦最真实。第一眼看假,它往往就是仿品。


   拍品的命运将会如何?我估计会流拍。结果是否如我所料?我拭目以待。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上一篇小拍仙丹多,但眼力和贪念都会让你踩入陷阱!
下一篇有“专家鉴定”、“藏家释出”,就能深信不疑地举牌?
评论
我来说两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