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香港脉搏时尚艺术
港股强化版MQ
李怡

李怡

1936年生,1956年开始写作及编辑生涯,至今逾50年,任《七十年代》(后改名《九十年代》)总编辑28年。50多年来不间断地在报刊写小品文和政论,编辑和写作均秉持忠于自己、质疑权贵、就事论事、不怕独持异见的原则。近年有《细味人生100篇》《阅读人生100篇》《感悟人生100篇》三本新书。

翻转“痛史”写“笑史”,幽默是生活的一部分

2021-06-22 13:08
1A+A-

   到了1920年代,“游戏”一词逐渐失去了喜剧性,报纸期刊也纷纷迎合小市民的口味,逐渐培养出了一股滑稽风。滑稽风创造了一个恶作剧的世界。笑话、游戏、骂人、滑稽,发展到恶作剧,逐渐激起人们的厌恶、鄙视、焦虑甚至是慎防被戏弄的恐惧。不安情绪逐渐汇成一股舆论,催生出1930年代的幽默。


   “幽默”是林语堂对英文“humor”一词的翻译,在他的努力下,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喜剧形式,开始改变之前搞笑的各种粗鄙。林语堂通过《论语》杂志,将这种讲究“同情”、“有理”、“从容”的“幽默”加以推广,并试图说服中国人,幽默其实是生活的一部分。幽默文学影响了多位作家,影响力持续了至少十年,并引发文学界的讨论:什么是幽默?孔子幽默吗?中国需要幽默吗?需要怎样的幽默?如何从幽默的角度,重新评价、发掘中国的传统文化?“幽默”理念在当年的影响是如此深远,以至于有人提出,对文学家来说,1933年不是“宪政年”,不是“国货年”,而是“幽默年”。


   《大不敬的年代》把中国近代史的“痛史”翻转,书写出笑史,写得妙趣横生。除了丰富的材料、细节、图像,睿智的观点,精心设计的章节,作者在写作风格上也在努力复原当时的幽默感,如模仿民国小报的风格写序言,大量使用中国笑话中常见的双关语。本书原是英文著作,中译本有些直接用了原中文。笑依赖语言,读原文常比读译文好。因此作者雷勤风在中文版序言中说:“本书的中文版比英文版更好。”这句不是笑话。


“一分钟阅读”推介书籍

《大不敬的年代:近代中国新笑史》

作者:雷勤风

由麦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本文摘自香港电台第一台(FM92.6-94.4)李怡主持的《一分钟阅读》。该节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并存载于港台网站(rthk.hk)。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上一篇《成为西蒙波娃》:女人并非生为女人,而是成为女人?
下一篇《大不敬的年代》:各种政治事件中,谩骂在主导舆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