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香港脉搏理财/管理
港股强化版MQ
雷鼎鸣

雷鼎鸣

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系前系主任及荣休教授。

美国退化成大清帝国?

2024-06-14 13:32
1A+A-

  新加坡前外交部长杨荣文熟读历史,也是一位杰出的国际大局评论家。月前他曾指出,美国现时的各种反华政策,终会孤立了自己,甚至把美国变成大清帝国般因闭关锁国而垮了下来。

美表面繁荣,似乾隆盛世走下坡

  把世界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比作被视为亚洲病夫、腐败无能的大清帝国,会否过于哗众取宠?我看未必。有智慧的人观势,必会着眼于深层基础,不会被表面现象所惑。美国出了什么问题,以致被认为其立国成功之本,正从根部烂了起来?这需要我们把今天的美国与大清帝国的异同作比较。我认为美国仍未发展至晚清般的奄奄一息,较可相比的是表面上依然繁荣,但正在走下坡的乾隆盛世。

  乾隆年间,大清国力依然鼎盛,其领土比今天的中国大得多,其军事力量在亚洲恐怕也是无敌的。当时谁会料到几十年后,大清会在鸦片战争中一败涂地?今天的美国,自苏联解体后已独力称霸30多年,但这并未能使它逃过被赶离阿富汗的命运。它在中东的影响力也不断下降,连签了刚好50年、与沙特协定的石油以美元计价,也不获续约。在与中国的竞争中,美国虽竭力遏制中国的发展,张牙舞爪变成力不从心。国内生产总值(GDP)以购买力平价计算,10年前已被中国超越,她能不胆颤心惊?



美军被赶离阿富汗,在中东的影响力亦下降。(AP)


美对华抹黑,犹如清朝鄙视西方

  美国今天的回应方法是大肆抹黑中国,在美国媒体上任何对中国的正面报道,近乎绝迹。大清帝国摆出的架势,一样是对西方事物,贬为奇巧淫技,用鄙夷目光视之。所得的后果两者也颇为接近,美国人民对中国毫无了解,连踏足中国内地或甚至中国香港,也害怕被扣留起来,不能回国。不过,美国人的行为也符合经济规律,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他们依然购买。大清帝国对西洋的认识也变得愈来愈肤浅无知,无法及时吸纳西方国家的先进科技。这与康熙年间皇帝也对西方科学与数学有强烈兴趣,反差甚大。

  但我们也要公平一点,对待乾隆年间的中国人民与今天的美国人民。乾隆时西方的工业革命处于既济未济阶段,尚未能对生产力造成翻天覆地的影响。西方国家在中国赚的钱,主要不是靠工业,而是靠鸦片,清政府看不起西方国家,也非没有理由。今天中国的科技业及制造业仍在起飞阶段,有些领域还比不上美国,后者强作轻视,也有不少人认同。



美国拒绝与中国交流,并处处设限,只会损害自己经济。(AP)


  减少接触,不相竞争,不相往来,终究也会带来荒谬的后果。我记得内地有部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当中述及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有间汽车厂,其领导人与世界脱节。有间日本汽车厂的人来参观,中方竟害怕自己的“先进”技术被学去,封锁了不少车间。殊不知当时日本汽车厂的生产力,早已高出中国几个档次。今天,美国的政客还是以为中国样样落后,以为美国的工业科技会泄密,必须防范。但有些科技中国有,美国没有,美国要害怕别人偷自己不存在的东西吗?

  挪威有位前环保部长Erik Solheim,常常访问中国,可说是位中国通。他近日接受著名网上评论人Cyrus Janssen访问,对中国的环保工业赞不绝口。电动车、新能源电池、太阳能与风力发电等,中国已大幅领先世界。Solheim也认为,当前世界真正现代的城市在中国,尤以南方城市深圳、广州、杭州等最为现代,而且环保。他对美国力图与中国脱勾,认为十分不智。他的建议是,美国应尽力吸引中国公司到那里投资设厂,因这样才可最有效率地学到中国制造业的先进之处,并且激发到美国本土的竞争心。千方百计阻挡美国的企业面对中国的竞争,只会造成美国竞争力不断不降。正如大清帝国当年看不起别人的成就而不奋发向上,终于导致帝国崩溃。



中国的电动车技术大幅领先世界,充满竞争力。(AP)


中国人民奋发向上,无惧竞争

  经济全球化是促进竞争、人类生产力快速前进的重要因素。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生产力落后,也在害怕自己在国际竞争面前一败涂地。但结果与此刚好相反,中国人民从“做又三十六、不做又三十六”的懒散状态,在竞争的压力下蜕变为世上最勤劳的人民,中国现在又怎会害怕竞争?既欢迎外国来华投资设厂,也愿意到外国投资,不怕别人偷学中国的本领。但美国反而害怕了,无复建国初期那股不怕艰辛敢竞争的锐气,与老化的大清终究有共通之处。

【知识库】“闭关锁国”有何特点?

  指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是典型的孤立主义。

  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

  闭关锁国政策,致使与世界隔绝和脱轨,慢慢地落后于世界。

  阻碍经济发展,彻底丧失对外贸易主动权。

  阻隔与外国的科技及文化交流,窒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中国清朝曾实施闭关锁国,经济上自给自足,抵制外来商品,图防止反清势力联合和西方殖民主义势力渗透。

  (本文原载于6月14日《香港经济日报》)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上一篇大湾区澳门经济初探
下一篇美汇强,对港股及中国经济的影响
评论
我来说两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