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香港脉搏理财/管理
港股强化版MQ
雷鼎鸣

雷鼎鸣

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系前系主任及荣休教授。

以巴局势与世界地缘政治

2023-10-20 15:21
1A+A-

   1948年4月10日,犹太人中的最强大脑爱因斯坦写了一封信给一个驻在纽约的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的负责人Rifkin。信中只有两句:“当一个真实及最终的灾难在巴勒斯坦降临到我们身上时,第一个应负上责任的是英国人,第二责任者则是从我们衍生出来的恐怖组织。我不愿与受到误导及犯了罪行的人见面。”


以扩大占据 巴人居住地愈小


   爱因斯坦何出此言?原来Rifkin不久前曾写过信要求大名鼎鼎的他公开支持犹太复国主义,但在当年4月9日,这个组织却派遣恐怖分子在一个城镇杀害了百多名平民,以便把此地的阿拉伯人清洗掉,让犹太人居住。爱因斯坦是一位和平主义者,本身曾受过纳粹迫害,颠沛流离,深明民族之间真诚对话的重要性。在以色列建国前的近两千年,犹太人在世界各地流散,没有国家,巴勒斯坦地区早已成为阿拉伯人及其他族裔的家园,但在上世纪40年代,英国却慷他人之慨,鼓励犹太人从世界各地来此建国。建国土地来自何处?要靠侵占巴勒斯坦原居民的土地!这怎可能不造成种族之间的严重冲突?犹太复国主义者的主要法律理据是什么?上世纪60年代有首风行一时Pat Boone唱的歌《Exodus》(讲述以色列建国的电影《战国英雄》插曲),歌词第一段“这是我的土地,上帝给了我们这片土地”,竟是他们真心相信的“理据”。


   以色列通过战争甚至恐怖袭击建国,经过几次战争后,我们从历史地图可见,巴勒斯坦人民居住的地方不断被蚕食缩小,以色列的占据地却不断扩大。今天巴人所占之地只剩下约旦河西岸及只等于三分之一个香港面积的加沙地带。


以色列在与加沙的边界筑起高墙,运入食物食水等都要以方批准。(AP)


以赶尽杀绝做法 不符美利益


   2006年加沙人民透过投票让坚决主张抵抗以色列的哈马斯组织掌握了加沙的管治权,以色列及美国都很不高兴。2007年起,以色列采用了封锁政策,把加沙的边界用高墙围困起来,运入食物、食水等都要以色列批准。2008、2014及2021年以色列都有大规模轰炸加沙人口密集的市区,数以千计的平民死亡。2018年以色列的极右分子还提出要把位于伊斯兰教最神圣地方之一Al-Aqsa的伊斯兰教圣殿拆掉,代之以犹太教神庙。这不啻是火上加油,哈马斯以飞弹响应,虽是以暴易暴,不足为法,政治上却颇被愤怒的巴人所支持。


   以色列政府对付巴人的政策,不少可以用赶尽杀绝、以除后患作描述,此政府似乎相信这才是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近日的事件中,以方指令加沙人民要24小时内从北部迁到南部,便有种族灭绝的意味。加沙只在北部有医院及难民营,公路及公共基建早已被炸掉,加沙的难民与伤者根本无处可去。若以色列坚持计划轰炸北方,众多平民只会伤亡。巴人也根本不相信以方存有人道主义心肠,他们离开后,土地只会被吞掉,历史上这已有先例。巴人痛恨以色列人是显而易见、难以化解的。难怪有人认为以色列政府要把别人赶尽杀绝的风格,只会使别人抱着同样的态度对付她。


  从战略上看,以色列现届政府的做法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政府认为头号对手是中国,她也曾试图利用俄乌战争制裁俄罗斯,希望俄罗斯会崩溃及改朝换代,但现在事与愿违,乌克兰变成消耗美国资源的国家,政治价值又大幅贬值,美国若能找到下台阶,可能会放弃掉乌克兰,把资源用在对付中国之上,以巴之争却可能把美国的部署打乱。


乌国政治价值大贬 或遭遗弃


   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早已衰退,中国能把互相敌视的沙特阿拉伯与伊朗拉在一起,使其关系正常化,已是美国不想做也做不了的事。美国犹太人影响力巨大,美国政府若得罪以色列或不顾其利益,随时会输掉选举并被媒体骂个不休。美国若撤离中东,按照以色列与阿拉伯诸国的恶劣关系,则以国危矣,解救之道是拉拢中东国家,使其与以色列友好。目前美国力促沙特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便是为此铺路,沙特乘机要美国多卖军火给她,美国也很可能愿意。但沙特也曾表明,与以色列的任何协议,都须建基在巴勒斯坦建国能取得重大进展之上。现今世界多个地方对以色列正在制造的人道主义灾难民意沸腾,西方传媒也掩盖不了,若然沙特听从美国,不顾一切与以色列交好,很可能国内政治会不稳,所以干脆宣布搁置与以色列的谈判。


以色列被指炸毁加沙一间医院,造成严重人道主义危机。(AP)


以巴之争 打乱美国遏华大计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第一时间跑到以色列打气,似起不了什么作用,以色列并无停止轰炸加沙。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见事态严重,要亲自飞去以色列摆平,但在起飞前,以色列却炸掉加沙一医院,死了500人。这是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拜登恐怕也回天乏力,劝阻不了以色列,中东的伊斯兰国家与以色列的对峙会继续下去。美国被中东缠住,其遏华大计又将延误。


   (本文原载于10月20日《香港经济日报》)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上一篇《施政报告》的鼓励生育是否有效?
下一篇人口红利消失了又怎样
评论
我来说两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