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香港脉搏健康人生
港股强化版MQ
云无心

云无心

食品工程博士

《吃的真相》作者。“在实验室里研究做饭以养家糊口”,在媒体上介绍“吃的真相”以传播科学。

木耳变成“毒药”? 同种毒素还会出现在这几种食品中

2021-05-03 11:03
0A+A-

  媒体上经常看到“黑木耳中毒”的新闻,通常是当事人食用了久泡的木耳,然后中毒被送进ICU抢救。比如在网上随手一搜,就能得到这样的报道:



  这并非媒体耸人听闻。


  黑木耳导致中毒的案例确实存在,其实质是“米酵菌酸中毒”。


1、米酵菌酸是怎么来的?


  1930年代,印尼发生了椰子发酵食品导致的食物中毒。后来,科学家们从导致中毒的食物中找到了罪魁祸首——米酵菌酸。


  产生米酵菌酸的细菌被命名为“椰毒假单胞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很容易在食品表面生长。在25到37°C之间都可以生长,在26°C左右、中性偏酸的条件下长得最好,并且能产生大量米酵菌酸。


  这种细菌本身很怕热,正常的烹饪就足以杀灭,但是杀灭前产生的米酵菌酸就很顽强,正常的烹饪不能消除其毒性。


  米酵菌酸的潜伏期很短,使用后快则30分钟、慢则12小时就会发病,拖到1到2天之后CIA发病的虽然有但非常少。一般的发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严重的会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燥不安、惊厥、抽搐,最严重的会出现休克甚至死亡。


2、黑木耳中为什么会出现米酵菌酸


  黑木耳中通常并没有米酵菌酸或者椰毒假单胞菌。在泡发的过程中,如果环境中有这种细菌,就可能进入到泡木耳的水中。如果泡发的水温合适,就能快速增殖——如果泡的时间长,它们也就能产生米酵菌酸。


  这也意味着,只要泡发的时候稍加小心,“黑木耳中毒”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一种方案是低温泡发,利用低温来抑制椰毒假单胞菌的生长和分泌毒素;


  另一种方案是用温度较高的水(超过40°C),高温可以抑制椰毒假单胞菌的生长和毒素的产生,温度高也能让木耳在更短的时间内就“发好”。泡发好后就及时清洗,然后放在冰箱保存或者及时烹饪。


3、鲜银耳的中毒风险很高


  银耳是跟木耳有点类似的食材。传统上,银耳都是晒干之后再保存销售的。
现在,随着物流的发达,“新鲜银耳”的销售与购买成为可能。新鲜食材的吸引力,使得电商平台上出现了许多以“新鲜”为卖点的商家。



  但银耳非常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1984年,山东出现了第一起新鲜银耳造成的中毒,接着河南郑州也出现了一起,中毒总人数高达110人,死亡9人。



  后来,各地纷纷加强了对“鲜银耳”提醒与监管,我们所看到的中毒事件也就逐渐减少。


  从理论上说,并不是说新鲜银耳就“一定”存在毒素,而是“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的新鲜银耳才可能会有毒素。但是,不管是被细菌污染还是产生了毒素,都难以通过肉眼识别,店家也不大可能都通过检测再来销售。


  “存在毒素的风险”,是要由买家自己来承担的。固然是“中招”的可能性不大,但要知道:“米酵菌酸中毒”无药可解,“抢救”也只是辅助维持,指望身体自己“抗过去”。


  在“银耳的新鲜”与“避免中毒”之间,舍弃新鲜银耳是更加明智的选择。即便是被污染的银耳,在晒干的过程中米酵菌酸的毒性可以被去除94%-97%,也就构不成威胁了。吃干制银耳,也就不需要担心中毒。


4、发酵米面制品也很凶险


  去年,黑龙江酸汤子中毒事件导致聚餐的一家9人中毒死亡,原因是所吃的酸汤子中存在米酵菌酸。


  其实在去年早些时候,广东揭阳有一家肠粉店发生了“5人送医,其中1人死亡”的案例,也高度怀疑是类似原因。事件发生后,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就发布消费提醒:慎防米酵菌酸毒素中毒。


  米酵菌酸造成的中毒案例很多。《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9年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中国历史上至少有数千人中毒,死亡人数超过1400。


  制作过程中涉及自然发酵的米面制品,是许多地方的传统食物,吃的人很多。虽然发生中毒的几率不算高,但一旦发生,后果都很严重,大家还是应该小心谨慎。就像酸汤子事件之后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警示中指出的那样:“酵米面制品”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尽量不要自制食用。如果需要,尽量去管理规范、环境良好、货物周转速度快的超市购买,或者直接在店内食用。


  对于生产者来说,注意生产卫生、避免各种致病细菌污染,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在夏秋季节,气温高、湿度大,除了椰毒假单胞菌,其他致病细菌也都可能导致食物中毒,都应该小心防范。尤其是涉及自然发酵的米面制品,除了保证器具和生产环境清洁,还应该严格掌控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以及后续的原料保存。对于这类风险较高的生湿面制品,要注意做好计划,当天制作的原料当天就用完。


  转载自云无心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为可能致癌的“茶硒槟榔”站台的专家,良心不会痛吗?
下一篇水企推出“泡茶专用水”,值得买吗?
评论
我来说两句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