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香港脉搏理财/管理
港股强化版MQ
潘少权

潘少权

 

资深传媒人,为香港免费报章《晴报》创刊总编辑;曾担任美国《读者文摘》亚洲区中文版总编辑,负责香港、内地、台湾和东南亚出版工作。此前,在职香港经济日报集团时为《经济日报》副总编辑,兼任经济日报出版社副社长,并主编《ezone》和《置业家居》等杂志。他又是多本畅销书,如《九七日志之当年今日》、《驾车郊游指南》、《百年智慧•管理经典》、《一分钟管理》的作者。曾在中资、华资、欧资和美资公司工作,闲时外游,喜欢读书。

办公室内的性格巨星,世上真有那么多怀才不遇?

2023-04-17 14:57
0A+A-

   我们做记者,约到一个人人都约不到,只有你才约到的人做访问,可以说已成功了一半。即使写得不怎么样,也容易给人一个“你这样都约到”的好印象。


   当然如果写得不错,就相得益彰;不过,问题是大部分被访者都不是难度高的,于是写得好不好便是关键。可惜,不少人总以为自己写的都是好,而且好到无可代替。


   上周文章提到的“天才”下属,就是办公室内性格巨星的表表者。


   他不同意我在他们出去访问前,先和他们商量访问重点。说他所有访问问题都在脑袋里,而且会在访问过程中,因应被访者答案而铺开,故不应事先画地为牢。


   虽然我以体育运动中的练习和比赛,比喻事先准备的重要,但他一句球场上最耀眼是天才球员,暗示我不应以一般记者标准要求他。


   我让他试试,但结果差强人意。他不肯承认,说我双重标准!我以为他是说我对他有要求,对另外一些同事却没相同要求的“双重标准”;但原来他是说我对他们有要求,对自己没有要求的“双重标准”。


   其实当时我已经升做助理总编辑,不用自己做访问,但我喜欢做前线的爆发力,间中也会客串一篇两篇。他挑战我说你自己为什么不准备10条问题?


   对,我没有。我说我有准备,只是不用给你看。他说即是没有啦!


   话说进入这家报馆时,总编辑要我负责一个人物访问版面,给我两个星期筹备。我一个人,未请到新同事,半个报纸版面,两星期时间,并要日日见报。于是,由约人物到做访问、拍照到写文章、想设计到落版面,之后还要剪下版面,寄回被访者⋯⋯一个人做了3个月。


   幸好星期日不用见报,一星期只写6篇。庆幸这种训练,学习了一套颇有用的访问技巧和能量,可以令被访者在很短时间内信任我,把鲜为人知的一面说给我听。


   当然我是有准备的。当年仍未有计算机储存数据,旧公司文字数据多而丰富,经常找旧同事借人物档案来看。我会用一张纸卡写上一些重点,作提示用。


   天才记者挑战我,说他随意说10个时事人物,除非我可以度到一个全新访问角度,并且可以立刻讲出10条有纹有路问题,才叫我赢,否则我以后不能对他们,起码不应对他有要求。


   虽然喜欢年轻人不怯权威的勇气,却不苟同他们自以为是的性格。


   我说可以,反问怎样界定输赢。他不敢说他自己一个人说了算,推说多找几个同事来。我说不用,你说了算。他有点错愕。


   他接连说了一些以前我ban过他们的人物,原来他有备而来⋯⋯具体人物不说,他只问了我3、4个人物,便抛下一句“算你好运”便走开。


   坦白说,不是我厉害,或是什么,只是我喜欢做些人家没做过的,加上懂得运用联想力,例如他说了一个差不多天天见报的名人,问我访问角度时,我说“名人的春夏秋冬”、“名人的喜怒哀乐”、“名人一天衣食住行”⋯⋯这些角度充满发挥空间。


   天才记者自知这里不是他的发挥空间,最后也离开公司了。


   话说回来,自己何尝不是太有个性,所以我对性格巨星也多一些包容,希望他们有发挥空间。可惜,很多巨星喜欢打天才波,又不准时交稿,结果差强人意,而他们不但不自我反省,还认为自己怀才不遇。


   说到底任何行业都有天才,但也要勤力、准时、尽责,否则不可能成功。天才记者不但“自以为是”,而且是懒惰。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上一篇老板不分昼夜夺命追魂Call?最重要是他叫你做什么
下一篇自封“天才记者”,拒绝与上司预先开会讨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0